有人说,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亲自去探索神秘的荒野,但作者笔下流淌的文字可以带领我们看到那可爱而又野性的世界。
这里是荒野荐书,总有一本书等待着热爱荒野的你。
一直期待与你共同成长!
在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有一个“末日种子库”,自年开始,它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以防止全球性灾害带来的灭绝。
然而,曾经的无人之地,却自入夏以来,气温升至21.7摄氏度,往年此时,气温只有5~8摄氏度。这片严冰曾为全球物种带来了生存之境,那么,时至今日,又有谁能保护它呢?
也许,我们要去看看,这些“正在消失的极地”,是什么样的。
这里是北极在进入北极圈之前,我们的必经之地,是挪威的朗伊尔城,下了飞机后,再从这里乘坐轮船“伦勃朗号”出发。“朗伊尔”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说是最早在这里开煤矿公司的老板的名字,英文为“Longyear”,但当你身处这个城市时,会对这个名字有另一种理解:夏季的极昼来临,二十四小时,太阳都在地平线上,没有夜晚。冬季,太阳在地平线下,这里又会陷入漫长的黑夜,感觉不到时间的尽头,所以叫“longyear”。第一个到达北极和南极的人,叫阿莫森。如果能在盛夏一见北极光,那么此生,都将带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世界。这是许多人向往极地的目的,然而,只有等真正踏上这片冰地,才会发现,比起所见的壮丽风景,那些动物的眼神,更加触动人心。乘坐皮划艇登陆北极大陆后,就需要穿着厚重的鞋子走在冰面上——
嘘~
瞧瞧我们发现了什么,没错,这是一只野生的北极熊。
当你一个人站在甲板上,暖色的光照耀在冰山和北冰洋上时,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安静得不像话,沉浸在这迷人的深渊中,一个黑色的背脊,映入眼帘。难以置信,我们竟然能在北冰洋上,遇到了蓝鲸。每一个动物的出现,就像是给予这趟旅途的奖赏,让我们放下手机、相机,留下更多的时间,用眼睛去感受世界。你们有没有看过电影《白日梦想家》,男主角是个杂志社的胶卷师,有一天,他收到摄影师寄来的胶卷,并准备用摄影师的照片做下期杂志的封面,结果一场失误导致胶卷不见了。于是,为了找到摄影师保住工作,男主角孤身一人踏上了寻人之旅,最后,终于在冰川之上,找到了摄影师。当时,男主角看到摄影师正在捕捉一个难得一见的场景,便急切地问他:“你准备什么时候按下快门?”摄影师的眼睛缓缓地从镜头前挪出,面带满足地看向远处:“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欢某个瞬间,我的意思是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只想沉浸在那一刻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电影那一幕并没有让我们看到摄影师所见的风景,于是,我们忍不住想象,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在《生于寒冰》这本书里,找到了这一张照片:这一幕,仿佛就是电影里的摄影师所看见的画面,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一头北极熊出现在茫茫大雪覆盖的山坡上,像一粒微尘。于是,跟随这道目光,人们总是忍不住一次次探寻北极,然而,感受冰雪之时,却看到了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改变。保护一块冰北极的冬天,出现异常高温的天气愈来愈多,如果数据平淡无力,那么,一起身临其境地领略生灵致美,是否能有所触动?
这是一只因为冰川融化,而无法找到食物的北极熊,它的瘦弱看起来已经不正常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看到这个场景时,你是否想要靠近它?可是,却不敢。不想它把最后一点力气,耗费在避开我们上。拍下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们站在那儿,一边拍摄,一边流泪。”国际保护主义摄影师联盟每年都会挑选出最能展现自然魅力与环境脆弱的作品,而这张照片,将极地的生态现状拉到人们眼前。如果照片比数据更有力量,那我们愿意去做。经过跋山涉水,找到了三趾燕鸥的悬崖巢穴。燕鸥,是全世界迁徙距离最长的鸟,每年在南北极往返一次,全程千米,因为它只经历极昼,所以也被称为“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动物”。茫茫的大海波涛汹涌,没有冰面,燕鸥,将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落脚。
也许,它们就是世人口中所说的“没有脚”的鸟吧。这趟旅程走到这里,我们停下脚步休息一下。我想告诉你旅程背后的故事,你刚才的所见所闻,都是来自一本书《生于寒冰》里的故事,它的作者,是世界顶级极地生态摄影大师——保罗·尼克伦。他将自己最值得分享的极地旅途境遇拍了下来,写进这本《生于寒冰》中。南极和北极,有什么不一样在南极洲的南乔治亚岛上,生活着每天准点通勤的企鹅和它们的天敌豹海豹,这里也是地球上动物密度最高的圈子。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企鹅们就要列队朝大海进发,为这一天的口粮开始忙活,其中有家庭的企鹅们背负的任务就更加重了,一想到嗷嗷待哺的鸟崽们,上班的步伐又加快不少。而地球的另一端北极圈,则是个熊出没的地方。那是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在一场暴风雪过后,偶尔会看见有北极熊路过,它是个好奇的宝宝,正透过木屋的窗户朝里面张望,如果看见了人类和镜头,还会比一个微笑。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和活动在北极的白熊,它们似乎是这个星球上距离最遥远的动物,但是,与人类和自然世界的距离相比,似乎都算不了什么。当全世界大部分人与自然世界渐行渐远时,总有那么几位勇敢的“逆行者”抱着赤子之心回归自然。当代摄影大师——保罗·尼克伦就是其中之一。“我在北极度过了一生,在那里,我等待过难以捉摸的北极熊,也曾花几个月的时间徒劳地追踪独角鲸。然而,在这里,当我踏上陆地的第一刻,便遇到了大量完全不惧怕人的野生动物,梦幻般的场景,在此时此刻实现。”保罗·尼克伦,《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大师,他出生于北极,听着因纽特人的故事长大,把海豹幼崽当宠物养,原以为见过了北极,就是到达了这个星球的极致,但当他走进南极时,所见的震撼令他动容,写下了刚才那番话。
在南极这片冰海里,曾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鲸鱼,有蓝鲸、长须鲸和露脊鲸,但现在,全都消失了。几十年间,是捕鲸者和猎人利用这些动物的纯真,毁灭了它们。
曾经有一头鲸鱼,在水中被行船的螺旋桨割伤,但它活了下来,被人们称作“刀锋行者”。人类伤害的动物,远不止“刀锋行者”。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我曾向北旅行,抵达格陵兰,进入北极圈,亲眼目睹了气候变化的破坏。古代的冰川迅速消逝,远超科学预测,环境危机正在改变地球的自然平衡。南极如今也受到两大威胁:海冰的消失和人类的过度捕捞,各种动物的食物来源遭到破坏,生命循环的结构基础受到威胁。”曾经,保罗·尼克伦是一个生物学家,在极地研究北极熊,整日忙于整理数据、撰写论文。直到有一天,他乘坐雪地摩托旅行了一万公里,看到了北极熊在追捕海豹,白狼猎食髯海豹,这样的画面震撼心灵,他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于是,26岁那年他辞职了,抱着相机在北极孤身探险三个多月,也是这一趟旅程,让他坚定了自己必须成为一名摄影师的决心。
保罗真正的愿望,不仅是拍出精美的照片,还要让更多人透过他的镜头,看到冰川的消失,生灵的无助。
南极和北极,相隔在这个星球的南北,但它们此刻,却面临着同样的命运。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说:“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十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就是这么演化过来的,但毁灭的只是物种,人类需要拯救的,是自己。”在这个看似冰冷荒凉的地区,有着重要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即使是生活在冰下的数百万个微小生物,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当我们认识到这些时,或许,就是对未来付诸行动的伊始。“我的理想是把故事与艺术相结合。不论一张照片有多重要,拍摄过程有多艰难,都必须有艺术性,有教育意义,有美感,有力。”透过保罗·尼克伦的照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广阔的世界,还有这世界之下,一切生命存在的意义。没有冰的世界,什么都不会生长“超过一百万只王企鹅在南乔治亚岛的海岸边游荡,站在山坡上,眺望广阔地球上的圣灵,心怀大胆的精神、满溢的希望和保护的急切恳求,让我不住流泪。”这是保罗·尼克伦写在《生于寒冰》里的一段话。
看到这样的画面,内心会涌现一个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保罗·尼克伦作为全球非盈利社会组织“海洋遗产”的创办人,与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基金会正共同协作,以最大的努力去扭转严峻的形势,不让北极熊饿死,不让海象流离失所,不让海冰加速融化。
(▲保罗·尼克伦摄,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我们所见的每一寸海冰,是花园中的土壤,没有它,什么都不会生长。保罗·尼克伦在他的自然科普摄影集《生于寒冰》中,展现了自己在地球两极探险十余年的作品,它们就像一帧帧的纪录片,带我们走过寒冰中的极地,聆听来自荒野的歌声。(▲本文未作标注的所有图片均选自《生于寒冰》,已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因为这些绝美的照片,保罗曾荣获30多项国际摄影大奖,身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自然保护摄影师之列。在书里,他动情地写道:“我的一生致力于成为雄伟极地和你之间的桥梁,无论你身在世界何处,我邀请你站在北极熊身边,与他一同缓缓跨越海冰;邀请你感受被北极光俯冲、追赶着的奇迹;邀请你体验海洋表面下的繁华,这里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支撑了我们的生命。”购买信息书籍介绍
★世界顶尖水平自然科普摄影,记录正在消失的极地荣获30余项殿堂级世界摄影大奖的当代摄影大师保罗·尼克伦从上百万张极地照片中,精选自己最珍爱的幅摄影大片,全景式呈现他身处极地15年的探险经历,用文字与照片记录正在消失的地球绝美风景。这是一本1小时就可以看完,但却让人震撼终生的书,它将改变你对环保、自然与人的认知,推动你我共同努力改变地球的命运。★知名畅销书作家、科普大V花蚀译年度十大科普大V、畅销书作家花蚀倾情翻译,所著图书荣登“中国好书月榜”“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搜狐文化年度好书”。★奥斯卡影帝鼎力推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亲笔签名作序推荐★艺术品级印刷世界顶级艺术书籍印刷中心——雅昌(深圳)艺术中心承印,封面进口特种艺术纸印刷+高级烫银工艺,内文无光铜印刷,高还原度。关于自然,陌生的极地动物,寒冷的冰原
都在《生于寒冰》中等待人们的揭开
来源:荒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