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摄影论坛上会出现“阳光机”、“阳光头”的说法,这让一些初学摄影的爱好者产生了一些困惑,这些名词到底暗指的什么意思呢?什么样的相机算阳光机,什么样的镜头算阳光头?
其实很简单,所谓“阳光机”并不是说这相机多么好,而是说这台相机高感光度性能不行,稍微增加感光度,画质下降的就会比较厉害;而“阳光头”说的就是这支镜头最大光圈比较小,没办法通过大光圈提升进光量,只能在光线较好的情况下使用。
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是摄影小白,对于摄影老手您可以直接忽略。
感光度摄影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感光度。感光度是什么,要从胶卷开始说起。
在胶片时代,相机上只能设定光圈值和快门速度值,与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同,其感光度要由胶卷来决定。那么,什么是感光度,感光度是干什么用的参数?
感光度说白了就是成像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低感光度的胶片需要更多的光线才能正常曝光,对光线敏感度比较低,如果缺失了足够的光,拍出的照片就会明显曝光不足。一般感光度会用“iso”来表示。iso的值低,就证明这胶卷算是低感光度卷。例如iso、iso,都算是低感光度胶卷。
一般胶卷的感光度会在胶卷的盒子上明确标注,胶片上的、、、等数字就是说的这个胶片的感光度。
如果是、感光度的胶卷就算得上是高速胶卷了,也就是高感光度胶卷。在那个时代,远没有现在数码相机这样感光能力强的介质,胶片一般最高也就到了这样的感光度。
那么是不是高感光度的胶卷就是“高级货”呢?因为这意味着这个胶卷的感光性能很好?
其实不是。通常使用的还是低感光度胶卷,、感光度的胶卷是最为普及的胶卷。
为什么?
因为感光性能高并不意味着胶卷最终的成像画质高。感光度低的胶卷反而成像质量更好,画面噪点会更少,纯净度更高,画质更干净,清晰度好。而高感光度的胶卷,虽然对光的敏感度更高了,可以在光线更少,光线环境更差的环境下拍摄,但其代价是牺牲画质,画面噪点会随着感光度的增加而增加,清晰度下降。
在胶片时代,低感光度的胶片也会被叫做“阳光卷”,到了数码时代,不再使用胶片了,用于成像的介质变成了数字感光元件,也就是CCD或者CMOS。
而感光度的概念却没有被抛弃,依然延用了感光度的概念。但设定感光度却比胶片时代方便了很多,也就是不用再通过更换不同感光度的胶卷来实现感光度的变更了,而直接在相机机身上设定相应的感光度值就完成了感光度的选择。并且,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比胶片要有了明显的改善,感光性能更为强大了。现在的数码相机,在iso下都会获得相对纯净的画质,在极限条件下,甚至iso12都是可用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感光度的规律被打破,其成像画质依然遵循感光度由低到高逐渐劣化的规律。
当下数码相机的所谓“阳光机”主要说的是早期型号的一些相机。例如在使用CCD作为感光元件的年代,这种介质的感光性能是比当下CMOS介质的感光性能更差。另外,高像素的感光元件比起低像素的感光元件,感光性能也会低一些。例如当下主流技术条件下,超过万像素的机型,感光性能肯定要比0万像素左右的机型要差一些。这就是所谓的阳光机。
光圈光圈是一种机械叶片构造的装置,它存在于相机的镜头之中。不同镜头的光圈大小是有区别的。
一般定焦镜头会具有较大的光圈,而变焦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会小一些。有些定焦镜头的最大光圈值可以达到f1.4甚至f1.2或f1.0,而变焦镜头通常最大光圈值也就能达到f2.8,一些低端的套机镜头最大光圈值也就只有f3.5,并且随着焦距的增加最大光圈值还会自动缩小,不能恒定保持在广角端最大光圈值。镜头最大光圈值的大小通常也与它们的价格挂钩,大光圈镜头、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通常价格比较贵。
其实很好理解,光圈大小是通过镜头里边的光圈叶片开合大小来决定的,大光圈的情况下,叶片会相对打开,进入镜头的光线就会变多,反之则通过收缩进光孔来减少光线的进入。
光圈值是可以在拍照的时候进行人为设定的,也就是说您想使用f1.4的大光圈拍照,还是想使用f16的小光圈拍照,您自己可以在相机上改变,但其最大光圈值是不可突破的。那么也就很容易理解所谓“阳光头”了,就是最大光圈比较小的镜头就是阳光头,意味着它只能在光线相对好的情况下使用,如果光线环境比较暗,它不能通过增大光圈而获取更多的进光量。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