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米97的英国艺术家打破常规,让博物馆

北京主治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417/6172652.html

英国艺术家大卫·史瑞格里(DavidShrigley)以简洁而有趣的绘画出名,他的创作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诙谐观察,人们对生活的疑惑、恐惧、自嘲与无奈在他的黑白线条下暴露出最大的真实,他的作品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共鸣。年,大卫史瑞格里曾获英国著名艺术奖项透纳奖的提名。年,他受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第四基座的委任,实现了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真赞》。如今,他的作品首次来到了中国。9月8日,大卫·史瑞格里个展“乱了,乱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展览呈现他过往三十余年创作的近幅《无题画作》、充气装置《真赞》等等,以期突破单一认知与固化思维。

从大卫·史瑞格里的个人网站上进入他的推特主页,主页的介绍栏赫然写道:大卫·史瑞格里,身高1.97米,艺术家,喜欢笔和尺等东西。

这位出生于年的英国艺术家有自己的风格,他的绘画里看不到形式与规则,那些看起来无比随意的涂鸦似乎是他对于日常生活的简笔画,文字与黑白的组合透露出英国式的幽默,看似“拙劣”的创作难免让人去思考当代艺术的“标准”。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共鸣和讨论。如今,经过两次台风带来的延期,大卫·史瑞格里的首次中国个展“乱了,乱了”来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乱了,乱了”展厅外

“‘乱了,乱了’是一种慌张而不知所措的情绪,因为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艺术应该怎么做。艺术在今天变得非常兴师动众,阐释也非常复杂,而大卫的作品一看都懂,对它唯一的阐释就是有趣,和‘哪里有点不对劲’。”在展览开幕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分享了她对于展览标题的理解。大卫·史瑞格里的作品直白而亲切,而这种“亲切”反而对于观众构成了一种“挑战”:艺术本就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吗?

1米97的艺术家大卫·史瑞格里站在他写的展览指示图前

走进“乱了,乱了”的展厅,一下子就能看到展墙上的大幅指示图,指示图下的作品名由两种文字构成,据说,这里的中英文都是艺术家本人写下的。“我看到一个高大的‘黑衣男’蹲在展墙前,右耳上插着铅笔,左手拿着马克笔,对着墙上的文本快速地誊写中文。”开幕现场,龚彦回忆自己看到大卫书写展览指示时的场景。据了解,展览中所出现的所有中文都是大卫亲自写下的,包括展览的标题、指示以及“展览会”字样的霓虹灯装置。

《展览会》,年日本水户艺术馆展览现场,由艺术家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收藏,摄影:KeizoKioku,DavidShrigley

展览现场

“我觉得这也是他艺术的魅力所在:把熟悉的东西变陌生,把陌生的东西变熟悉。”龚彦接着说道。大卫·史瑞格里乐于“描述那些不需要被描述的东西”,比如,在展览会上出现的“展览会”霓虹灯、墙上的一个名为“黑点”的大黑点以及名为靴子的几双陶瓷靴子。通过这些创作,大卫对艺术本身的既有定义发出了诘问。

《我是一个人》,年至今,墙绘,尺寸可变,年新西兰基督城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摄影:JannethGil,DavidShrigley

《靴子》

在这场展览中,大卫·史瑞格里不断地挑战着人们对于艺术的通常认知。展览中贴有“禁止拍照”的指示,但事实上,那只是艺术家和观众开的玩笑。“大家完全可以忽略这个标志。”大卫告诉现场的观众。这些看似寻常却颠覆了其寻常意义的事物不免叫人“乱了”头脑,而或许这正是展览想让观者经历的状态:放空大脑,从混沌中收获启迪。在作品《艺术家》中,一颗“脑袋”在白布上作画。这是大卫为自己创造的“机器人艺术家”:机器人的鼻孔里插着两支画笔,留下一圈圈的印迹。而在机器人周围的展墙上,陈列着他的“作品”。“我觉得他做得很好,他从不感到疲倦,也不需要报酬。”展览现场,大卫笑着说道。大卫说,自己一直做具象的画画以及配文,但是他的内心一直想要做抽象的作品,于是,他创造了一个机器人。不过,虽然用机器人来创造艺术,但大卫并不认为机器人可以替代艺术家,因为“人的艺术创作来自于他作为人的体验”。

展览现场正在“作画”的机器人艺术家

《艺术家》,年,电动机器人、笔、纸,尺寸可变,年日本水户艺术馆展览现场,由艺术家和伦敦斯蒂芬·弗里德曼画廊收藏,摄影:KeizoKioku,DavidShrigley

在作品《幽灵》中,墙上的多幅绘画描绘着一件并未在展览上呈现的雕塑作品。作品最初创作于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在年举办的一场展览上。大卫将雕塑放置在一间房间里,在十天的时间内,包括艺术家和业余艺术爱好者在内的观众在这里画下他们眼中的雕塑“幽灵”,随后,雕塑被销毁,这些各式各样的绘画成了它留下的唯一痕迹。“这里的大多数绘画还是艺术家完成的,他们似乎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忠实它原来的样子。”大卫在展览现场回忆道。就这样,这些画也成了这个名为“幽灵”雕塑的“幽灵”,而人们只能根据这些画去想象它原来的模样。

《幽灵》

除了思考“艺术是怎样的”,大卫也用他简单的线条勾勒了生活百态。在他制作的动画中,某一场景总是反复出现,你明知没有什么“新花样”,却总忍不住想再多看一会儿。比如,在他的短片《ONES》中,一个人一次次地投掷色子,但每次出现的都是“一点”。而在另一个短片中,他让你观察一个酣睡中的男人,他几乎从未动过,除了胸口的起伏、手指的摆动以及偶尔的侧身。大卫笔下的形象总是保持简单,他希望让人们自己去解读。

大卫·史瑞格里的动画

在展厅的外面,能够看到大卫·史瑞格里的大型装置《真赞》,这是一件按原比例复刻的充气版本作品,其原型是艺术家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一座高大气密的外形为“点赞”手势的青铜雕塑。年,他受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第四基座的委任,实现了这件作品。而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只著名的“手”“横躺”了下来。根据介绍,艺术家希望借此让人们反思“最好”与“最糟”之间的界限,当然,博物馆的层高限制也成为了这一灵感的重要来源。

年,大卫·史瑞格里在第四基座前与作品《真赞》合影PhotoDanielLeal-Olivas/AFP/GettyImages

而在展厅入口的对面,墙上贴满了大卫在年至年间所创作的近幅《无题画作》,他笔下的人物和场景时常显得荒诞而缺乏逻辑,每一幅绘画都配有简单的文字,又流露着简单的喜怒哀乐。

身高1米97的大卫·史瑞格里在开幕当天的来往人群中很好辨认,而从他时不时调皮的玩笑中,又很难看出他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绘画在我念幼儿园的时候就很有趣,现在依然如此。”大卫·史瑞格里的这句话出现在展览的前言中。或许这是他保持年轻的原因,也是对展览最直白的注解。

展览“乱了,乱了”将持续至11月14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来源自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