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岁简庆福的摄影人生看他镜头下的画意摄

年10月18日,“光影岁月——简庆福摄影艺术展”作为上海中华艺术宫的长期陈列展在0米层24号展厅开幕。展览以“永恒的色调”、“多彩的画意”两大单元展出了简庆福创作于不同年代题材涵盖了黑白、彩色和数码摄影三个时期的作品幅,几乎浓缩了其一生的创作。

简庆福出生于年,在中华艺术宫的展厅中以时间线的形式梳理了简庆福从年至今的人生历程,简庆福出生于香港商人家庭,8岁在移居上海,17岁(年)结识摄影前辈蔡俊三,受其影响喜欢摄影。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从师于刘海粟等,后转入张充仁的“充仁画室”,受到张充仁和师兄刘旭沧的影响开始摄影创作,郎静山、张蓬舟、卢施福等沪上摄影前辈常和他在—起切蹉技艺。年回香港参加当地摄影活动并成为香港摄影学会高级会员,年仅30岁时获得美国摄影家协会基石级会员荣衔。其后一直来往中国大陆从事摄影和摄影的推广活动。

展览现场

除了摄影师的身份外,他简庆福也热衷慈善,新中国刚成立,简庆福又遵父嘱代表家属将在国内的工厂、和房地产全部献给国家。年他捐赠华山路洋房一栋作为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址。年将八大山人和石涛合作的作品捐献给广州市博物馆,年代将一批关良的作品捐给上海中国画院,他将作品义拍所得善款捐给新疆喀什的教育事业和四川雅安灾区;将两次登上太空的得意杰作捐赠给中国摄影家协会、国家博物馆等有关单位……

简庆福

郎静山(左)和简庆福

简庆福陪同张充仁老师看展

年初,简庆福前来中华艺术宮,为“画意人生——简庆福摄影艺术展”揭幕,并将他创作的幅摄影杰作全部无偿的捐赠。这次捐赠也促成了此次展览。展览的“永恒的色调”、“多彩的画意”分别代表其黑白和彩色的时代。

黑白世界中的“气韵生动”

走进“永恒的色调”部分,几乎是一个纯粹的黑白世界。年简庆福移居香港后,他透过城市表面的浮华,把镜头对准当地的民间生存状态,拍摄了大量目击社会现实和自然风光的照片,纪录了上世纪20世纪40至50年代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历史,其中、《日出而作》、《两修女》等作品透露着旧时的的气息。

简庆福,《两修女》

简庆福,《

影的陈列》

而展览中一幅充满中国画意味的《黄山云》以及其一张张大千的肖像作品让人萌生了探究的欲望:

年简庆福去黄山采风,把黄山的奇松、怪石和云雾升腾的三大景观巧妙的组合成—幅动静结合、虚实有致、意境深远,并带有“留白”的、充满着中国画韵味的《黄山云》,张大千见后爱不释手,求索了这幅佳作,并在“留白”处题诗—首回赠,诗云:“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暗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履,尘腊苔痕梦里情”,以寄托他思念祖国之情。后来这幅作品在年荣获了香港摄影学会全年最佳作品金奖。

简庆福,《黄山云》

此后,简庆福与张大千的赞赏结下忘年之交。年画家途径香港赴阿根廷,简庆福在短暂的会面时,简庆福利用室内自然光抓拍这幅肖像。这幅肖像再现了张大千豁达热情,儒雅洒脱的本色,他眼睛闪烁着睿智的目光,体态随和可亲,丝毫没有清高孤傲的霸气。从客观真实而不是从概念出发,是简庆福纪实摄影最可贵的特色。后来简庆福曾为张大千在中国大陆办展奔波。

简庆福,《国画大师张大千》

对于黄山的眷恋,也伴随简庆福至今,九十高龄还曾一月上黄山三次。据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主席唐震安回忆,简庆福早期用的是大相机,后来用佳能,都比较重。在简老92岁时他们曾一同赴黄山拍摄,当时简老背着相机、带着三脚架到黄山西海排云亭拍摄日落,且一路爬山不愿坐轿;第二天又一早出发去拍日出,但摆好了位置,却不见太阳,他们等到7时过半,计划下山却不聊已经升高了的太阳从云层中透了出来,伴随着山中升腾的云雾呈现出一片奇景。这意外之喜,大家马上按下快门记录。这似乎也点燃了简庆福的创作热情,接触这次采风后,回到上海一天,他接到黄山客栈的电话说预计有将出现奇景,又匆匆买了车票去。“这一个月,简老去了三次黄山,但后两次好像都没有等到首次的风景。摄影师拍摄出一张好照片其实是需要很多的等待、每一张好照片背后都凝聚着很多心血。”唐震安说。

之最所以眷恋黄山或同简庆福早年接受海派艺术的浸润有关,他在摄影创作中也将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融合在—起。

简庆福,《水波的旋律》

年在香港香港沙田和大埔之间的吐露港拍摄的《水波的旋律》,把船行的波涛作为画面的形式结构,使作品中点、线、面结合得有序而不失生动,展示了黑白摄影表现光影的魅力。此作发表和展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获年香港国际沙龙摄影展览金奖。也改变了这项历史悠久的影展的金奖一直为洋人垄断的局面。从此“简庆福”的名字走向了世界。

简庆福,《泛舟且待佳人归》

年摄于香港的《泛舟且待佳人归》是《水波的旋律》的姐妹篇,不同的是它利用平如镜面的湖水倒影,表现出优雅的恬静。从画面影调结构看,有其耐人寻味的情趣。画面中两艘小船相近停泊在码头边,不由使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境。这种“诗境”源于他熟读唐诗宋词,热衷于中国字画,使摄影作品洋溢着东方神韵。

简庆福,《农家乐》

简庆福,《奔在自由之路》

探索摄影,热衷慈善

简庆福的摄影并非只是黑白,在“多彩的画意”展厅呈现了简老的彩色摄影和数码摄影,从暗房修图到电脑P图,也现实了简庆福一直不拒绝新的实物和技术。在摄影界,他是较早用上数码相机的,他的儿子简国铭也在电脑技术上提供给父亲一些帮助。

简庆福开始了彩色摄影,源于年简庆福与张汝钊等三人联合举办香港首次彩色摄影展览。他以画家的眼光取景、构图、掌握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捕捉转瞬即逝的摄影良机,如同印象派作品在用光、用色中体现自我的主观意识,使作品摆脱了对被摄对象的纯自然摹写,渗透入自己的情绪感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到“摄影要为旅游开路”的鼓舞,简庆福开始用手中的相机拍祖国的美丽河山,他上黄山、赴桂林、拍水乡,马不停蹄。

年冬,“香港摄影家简庆福摄影展”在广州、上海和北京巡回展出,给中国大陆影坛带来耳目—新的感受,他展出的幅摄影中,传承和发扬了20世纪30年代由郎静山、刘旭沧等创导的海派“画意摄影”,既有西方表现自我,抒发个人情感唯美的风格,又延续了诗情画意的中国画传统韵味。当时国内的彩色摄影还刚起步,摄影家们用彩色胶卷创作,还未得要领,简庆福组织力量,在上海开办了彩色摄影技术培训班,促进了彩色摄影的普及。

简庆福,《雁南飞》

简庆福,《天地》

除了摄影外,简庆福对年轻艺术家也多有提携,据从小在简庆福身边长大的陈耀王(85岁、简庆福传记作者)回忆,有一次简庆福在锦江饭店看到一幅字,写得非常好,就打听作者,后来知道作者是周慧珺,是一个腿脚不便的女孩子。简庆福到她当时所住的福州路上的小阁楼拜访,还牵线为其在香港办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展览中很多简庆福的彩色作品中,有周慧珺的题字。

除了上文提及的捐赠外,在展览中还有一件名为《江山如画》的作品是曾登上太空的得意之作,简庆福也捐赠给中国摄影家协会、国家博物馆等有关单位。这件作品拍摄于云南东川,在这件作品背后,或许蕴蕴含了老人无数路途和无尽心血。

简庆福,《壮怀激烈》(左上角有书法家周慧珺的题字)

为了摄影,简庆福奔走在五洲四海、大江南北,行迹荒山野林、出没边陲村寨,深入不毛戈壁和世俗市井。且始终在作品中有所改进和突破的,他也不断尝试新技术。

比如,《壮怀激烈》是简庆福年在日本拍摄的纸本摄影作品。其中带着中国文化的韵味,但在拍摄鹤鸣的场面时,动作虽然抓到了,但鹤群的布局不均,左多右少画面失衡。事后,采用电脑另贴几只,画面就改观了。

简庆福,《心有千千结》

简庆福,《丛林深处》

另一件作品《丛林深处》是简庆福年的纸本摄影作品。拍摄后简庆福总感到色彩平和了点,没有把樱花的青春活力张扬出来。于是,通过后期电脑来调整画面的色彩关系,如加黑树干,提亮花朵,局部还增加了樱花的数量。

简庆福,《一湖春水晓帆风》

如今简庆福虽已近百岁,但念念不忘影坛,直到年,几乎每年都要赶回上海,为“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艺术奖评审。在简庆福先生从事摄影艺术创作70余年,作为“画意摄影”中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博采中西绘画之长,大胆追求中国气派。对于他的一切,回头望,或许看到的依旧是上海、徐汇土山湾,这里也是摄影在中国的诞生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