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是我在年写下的一篇买就摄影书籍体会文章。
而到了年夏天,我整理自己的书房、书柜,把一些用不上的书籍打包捐出,一共有75箱,其中摄影书籍有51箱(占我收藏摄影书一多半),分别转赠给上海和宁波的三家相机收藏馆。
这里插图用的图片都是在整理,捐赠摄影书籍随手拍下的资料片。
我在二十岁就喜欢摄影了,开始是在一个县城,后来到了一个不大的城市,周围玩摄影的人不多,找不到可以学习的老师,那时也没有什么摄影资料。
当时在中小城市的书店,摄影书籍往往少得可怜,我几乎每星期都要去一次新华书店,但总是那几本薄薄的小册子,很少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新书上架。
往往是兴冲冲地赶来,而失望又无奈地返回了,过几天再去看看。
那时我的摄影兴致一点也不比今天少,但就是所知甚少,许多东西都陌生,急需补充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于是我订阅了当时的《大众摄影》、《摄影世界》、《青年摄影》及《人民摄影报》的前身《中国摄影报》和《中国摄影报》的前身《摄影报》。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做笔记和剪贴报刊,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事弄懂。至今我仍保存着厚厚的两大本剪报,时常拿出来翻阅一下,不反感到亲切,每次也都有新的收获。
但这些资料还是太少了,那时工作及生活又没有现在忙,我常常是翻了几遍后,也不免惆怅和乏味,这时所盼望的是到哪儿再找几本摄影书看看,最好是内容深刻一些,详实一此,有趣味一些……
年我工作有了调动,拿着办好的手续,我轻松愉快地前去报到,因为那里的领导让我去办公室搞宣传,答应给我买一套相机及一套暗室设备,这正是我所希求的。
早春三月,北方的天气已变暖,湿漉漉的气息伴着泥土的纷芳扑面而来,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当我骑车走到一所大学门前时,见有几个学生模样的人正围在一个地摊前翻看书刊。那书刊立刻让我眼前一亮,啊,全是摄影方面的。
卖书的人说,是他父亲(许多书中还有题字和名)留下的。他父亲喜欢摄影,因已故去,所以将这些资料转让出去。我看一下都是文革后出版的《大众摄影》、《摄影世界》、《国际摄影》及《摄影参考》及一些画册和港台版的摄影书籍。杂志按年代分为0.3-0.5元;而书籍按厚薄分为1-5元;画册按大小分为5-10元。
这两大捆书让我愉悦了近一个月。在家是哄着老婆、孩子睡着后,一看就是半夜。在单位忙完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关上门偷偷地经常看得忘了下班。看着看着我又心情浮躁起来,再上哪去买旧书看呢?
这时我搬到了岳父家住,在岳父家边上有一个旧物市场,每星期有一次旧物交易。于是我每个星期天便不能早睡觉(一般七点钟人就满了),一大早便赶去逐个摊子的问,找旧的摄影书及器材。
但是这个市场的旧货里,这方面的东西太少了,每次虽能有些收获,但也都是普及性的读物。如《实用摄影手册》(山东科技出版社)、《彩色摄影》(内蒙人民出版社)、《摄影特技》(安徽科技出版社)、《照相基本知识》(群众出版社)。
最大的收获是我买到了十几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的《摄影丛刊》。这套小册子自年开始发行出版,所用的文章全部来自国外,现在看来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还有一套同一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摄影知识丛书》多是年出版的。
最后我只找到两本了这套书中年6月出版的。这套书由于是大多在文革中编写的,就显得浅薄了许多。另外我还找到了几本少见的摄影书籍,如《航空摄影测量基础知识》(测绘出版社),《图纸摄影与静电复印》(辽宁教育出版社)、《红外摄影原理及应用》,这些过于专业的书籍对我意义并不大,只能收藏了。
但这个旧物市场存在仅一年多,就因为影响交通迁到郊区去了,我也就恢复了星期天睡早觉的习惯。可每到近中午时醒来总觉得空荡荡的,似乎缺少什么。这时小孩已开始上小学,并由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接送到家吃午饭和做作业(学后班),我则傍晚去老教师家接孩子,在她家旁边我发现有一个常年摆地摊卖旧书的。
于是每一次路过我都问是否有摄影书籍,先是“没有”,后来问得多了,摊主便开始为我寻找,在半年多时间,他还真找到了不少,如沙占祥先生的《中外照相机博览》、内蒙人民出版社的《摄影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摄影技术》都是不错而且较实用的书籍。
除此之外,还找到一些比较早的摄影书,如:《照相术汇编》(50年代)、《摄影入门》()、《彩色摄影与洗印》()、《图片剪裁》()及译自东德的《摄影造型基本原则》()、译自前苏联B、米古林的《实用摄影技术讲座》两册(、)。
在这里我还买了两本钟表方面的书籍。一本是秦兆良先生根据瑞士有关资料编著的《钟表机件的基本计算》(年),另一本是译自前苏联的《钟表制造工艺学》(年)。我虽对钟表不在行,但翻看中发现这两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就买下了。
不久,孩子转到另一家学后班。这里我也很少来了,一天偶尔路过,有人喊我,见是那卖旧书的摊主,他说:“你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了,我还给你留两本书呢!有好几个人要,我都没卖。”
我一看是关乃斫先生编著的《中外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手册》,这书我找了好久了。没想到让他给我弄到了,而且非常的新净;另一本是《户外人像摄影》(香港版本)。两本书仅要了我八块钱,现在想起来心里还热乎乎的。
然而最激动人心的一次买旧书是年,在新华书店的旧书柜台里,我一下子发现了一大批香港的摄影书刊。店员说是从广州进的货,还有服装、体育、摩托车、装修方面的。虽是旧书,但都很新净,而且有的还有同样的几本供挑选。
我进到柜台的里面,在一大堆小山似的书堆里选自己需要的《摄影画报》、《摄影世界》、《摄影艺术》、《相机世界》,这些书刊整整横跨十年的时间,内容是相当丰富了。整一下午,我选了六十多本,花去多元(每本5元),最后实在不能再选了,因兜里没钱了,也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
营业员帮我捆好,并告诉我过些日子还会到一些(我第二次又买了多元的)。这一大捆是真够重的,我费力地搬到楼下,放在自行车上驮回家。那天刚好老婆加班,打来电话让我做饭,我将米下了锅便钻进书房,拿起一本又一本,一时不知从哪本看起好。
这些精美的印刷物我是第一次见到,新奇感不说,就是香港的文风、照片的精美、介绍器材的独到,都让我目不暇接,一时间不知身处何处了。直到闻到饭糊味,见厨房已满是黑烟,急急去“救火”......
妻子回来后,第一句话就是“你干什么去了?把饭做成这样,是不是又看书了?”
我吱吱呜呜,一时语塞。她白了我一眼,进了书房,但什么也没发现(我早将这些书偷偷地藏到床下去了),她只好自己下厨房了。那一晚上,我也没敢动床下的书。但心里的滋味就别提了,就像床底下藏个情人,想见又怕妻子知道,大概偷情也不过如此吧。
幸运!后来这些书妻子一直没发现,但那熏黑的饭锅到让她唠叨了好久。
我买旧书爱好单位里的人也知道了,一天早上科长同老伴去公园煅炼,发现一个地摊正在卖旧摄影书,有十几本,科长便压下老伴看守摊子,自己一溜小跑回家取钱,上班时便给我抱来一大摞“照相书”。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小册子,如《摄影问答》、《摄影》、《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维修》、《国产照相机的维修和使用》等等。
单位还有一位同志,女儿要往学校捐书,翻箱倒柜,不想找出几本早期的摄影书,第二天就全给我拿来了,气得他女儿对他好一顿冤。
这种买旧书习惯养成后,不管到哪,只要见有卖旧书的,就过去问一下:“有没有摄影方面的?”那年在大连,我去了一趟旧物市场,原想找些古旧的照相器材,不想只是买了几本老摄影书。
其中有一本沈昌培编译的《摄影配方集》是年由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印刷的,仅花了两元钱。这本书保存得相当完好,只是纸张已泛黄和发脆,它已成了我当时摄影书中最“古老”的一本。
另外在沈阳的南湖古玩市场我也经常去找旧摄影书,几乎每次都不空手。
年我去了一趟日本,在德岛的一家旧书店里,我找到了几本过期的《日本照相机》杂志,这习惯都让我带到国外了……
现在到了年,摄影方面的书籍已是相当的丰富了,如果只为了学摄影已没必要像我当初那样四处找资料了。但作为一种爱好,我已是欲罢不能了。
一方面想把这些旧书当成收集相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想从这些老资料里挖掘出一些“新内容”;再一个原因,比起现代的书籍,老书真“便宜”呀!
书影(郭铁师)写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