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金
罗金合航拍照人们都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片铺天盖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而摄影艺术是引导人们进入读图时代的重要推力。
面对眼前这一本名为《鸟瞰怒江》的摄影集,笔者期盼又忐忑,几次捧起又放下,久久没有开封拜读。因为我知道,这是怒江州文联摄影影视家协会主席罗金合先生的最新力作,读来必定是荡气回肠、让人震撼的,所以对其充满诸多期盼;忐忑的是,因工作需要,近年来笔者多次向他约稿,恐怕集子里的照片都是我读过的。
想不到,这本摄影集出乎意料地完美,让人几次发出“哇!好漂亮!”的由衷惊叹,并几欲下笔,以抒情感。
一
从《鸟瞰怒江》看摄影主题
众所周知,摄影是以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表现主题,并求得其艺术形象的活动。拍摄者使用照相机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个人思想感情。
怒江州是仙界遗留在人间的最后一方净土。这里的山水之美是仙境般的美,不带有一丝刻意修饰,万物栖息在青山绿水之间,亿万年生生不息,共同演绎出这起大幕——故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之称。
《鸟瞰怒江》展现的是怒江之水的灵气美,怒江之山的气势美,怒江之风的舒心美,怒江之云的神态美。读来您可以感受到“养心天堂”之清风拂面和“天境怒江”之如梦幻景。在那一帧帧精致美妙的画面里,仿佛还能聆听得到来自大地母亲的远古天籁之音。
翻开摄影集细细读来,不出所料,它与国内许多摄影集一样,艺术地记录了山水之美——这是《鸟瞰怒江》的主题之一。
由于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认知差异,造成艺术摄影主题的不同:侧重人体之美与自然风景的不同。当今中国,艺术摄影的题材已经非常广泛。可以说,西方艺术摄影的所有题材,几乎都有中国摄影家在拍。然而,在对中西方摄影艺术史上各占主题进行审视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二者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西方摄影的主要内容是拍摄人,包括肖像、人体与人物纪实。而在中国,人体摄影长期以来一直不能成为摄影家创作的主题。社会对人体摄影的理解程度,固然与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有关,更与时代的风气相关。另一方面,在中国,风光摄影在艺术摄影活动中,成为数量最为庞大、地位最为显赫的摄影主流。
造成摄影主题巨大反差的原因,我们固然可以从社会、政治、历史等多方面去探求;但最根本的,是中西方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巨大差异——此处不再赘述。
二
从《鸟瞰怒江》看摄影艺术
《鸟瞰怒江》的作者在该书序言里说:“作为一名建设怒江的参与者,怒江巨变的见证者,我经常情不自禁地带着无人机,走进大山,穿过村寨,跨越江河,一次又一次地从空中鸟瞰怒江,以全新的角度,记录了不一样的怒江面貌。有的图片甚至颠履了多年来的印象……”我想,作为一名颇有建树的摄影师,这便是他常常不畏严寒酷暑、跋山涉水行走在怒江这片大地上的原因吧。
读《鸟瞰怒江》,自然离不开对摄影艺术的初步解读。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主要特点在于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真实存在的。通俗的讲,摄影就是记录。记录得是否清晰明了,是技术掌控性的问题;记录得是否美感诱人,是艺术把握度的多寡;记录得是否有深刻意涵,是情感表达渲染力的多少。它就如同音乐、美术、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是需要一定技术门槛的艺术表达形式。
摄影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于法国,数年后由西方传入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土篮里生长,许多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追求民族形式和东方神韵,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养分使中国摄影艺术根深叶茂。
在摄影界,有这样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从摄影手法上看,诚然,作者的确深谙此道,并扬长避短,已然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可从摄影集中窥见一二。
在展现山水景观之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