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婚纱照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新人必有的结婚仪式之一,或中式或西式的婚纱,或保守或开放的定格,不同时期,不同的婚纱照,不仅记录下了新人的爱情,也承载了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
我姥姥那一辈,她是穿着大红袄、坐着花桥进门的。
我妈妈是建国那年结的婚,追求西式的婚纱照是那个时代的时髦,妈妈居然穿着白色纱裙。每当翻出这张老照片,我都是泪眼朦胧。
我是70年代末结婚的,当时的流行色是蓝、灰、绿。先生只花了40元,扯了一块银灰色卡其布为我做了身西装,胸前佩戴一朵小红花,一辆面包车就把我娶进了门。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白色婚纱的回归,而那时人们多以照相馆拍摄为主。
年,我的女儿出嫁了。结婚当天,她身着白色婚纱,美丽的身影圆了我的婚纱梦。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婚纱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追求个性、新意、时尚为主,各种搞怪婚纱照也层出不穷。
曾经的流行元素,有人摒弃,也有人喜爱。现在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选择着自己的婚纱照形式。
近些年,胡同里拍婚纱照屡见不鲜,这就为喜爱拍胡同、扫街头的我,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题材。
相互依偎的老夫妇,手捧着他们年的结婚照。照片中新娘的西式婚服捂得严严严实实,极具历史感。
年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千人世纪婚礼的场面很震撼。改革开放虽然已经十几年了,但那时新娘的婚服仍多以西装为主,鲜见身着婚纱的身影。(彩色胶片)
这是年非典后不久,因抗击非典而推迟婚期的医护人员举办的集体婚礼上,新娘们身着时尚的白色婚纱。
这是年拍摄的,老年人也赶起了时髦,拍婚纱照圆了婚纱梦。
进入21世纪,室外婚纱照尤其是以北京著名古建筑为背景的婚纱照,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寻常百姓家门口也经常会有拍婚纱照的情侣。
红墙下穿着红色纱裙的新娘,依然是很多人的最爱。
偏僻的胡同里居然也有拍婚纱照的,老爷子看着挺新鲜!
长长拖地的婚纱裙。
各种搞怪的婚纱照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照片追求个性,新郎又蹦又跳。
拍婚纱照要提前预约,赶上落日柔和光线正打在新娘脸上。
狗狗闯入镜头与新娘同步前行。
大叔也不蹬车停下观看。
拍摄间隙化妆师补妆,被路人围观也见怪不怪。
为了留住这瞬间,美丽冻人也值得。
豪华婚车队曾是北京街头常见的风景之一,如今也不多见了。拍于年。
年拍到的结婚场面,为增加喜庆氛围,当时流行使用五彩泡沫,之后清理起来费老劲了。
年拍到的结婚场面,已改采用抛洒花瓣或彩色纸屑,环保又省事。
吴强
年开时学摄影。同年北京晚报发表第一篇新闻摄影图片。
年东城区摄影家协会成立至今,一直担任副主席。
年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
—年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一期优秀学员,发表毕业论文。
年《第四届黑白艺术联展》大众摄影编辑部主办。
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年调入东城区新闻中心任摄影记者,直至退休。在中央、北京各大报纸、刊物,发表新闻图片数千幅。
年《京城采风录》十人联展北京摄影家协会主办。
年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年任理事,后任展览部主任。
年《学摄影》专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吴强摄影集》
年《—度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北京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
年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北京日报特约摄影师。
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发北京日报驻东城区记者站记者证。
年荣获金路奖提名
年《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优秀摄影师》
国际摄影联合会颁发证书。
年荣获金路奖
年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