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学八种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一、简洁

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为摄影艺术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的图画世界,但是往往在用摄影艺术反映生活时,要求以简洁的艺术形式来概括生活。

这是因为在任何一幅摄影艺术作品中,情节性或非情节性的,人物或风光、静物的抓拍或摆拍的,在其画面构图中,任何一个物体,任何一块色彩,任何一种光线,任何一个线条都应考虑它的存在:是否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如果没有必要,或可有可无,就应毫不吝啬的舍去,这就是摄影的精简原则,简洁的手法,就是这一原则的具体运用。

《泪珠》

美国著名超现代主义摄影家,曼·瑞在年创作的最负盛名的作品《泪珠》就是极简作品。

少女的双眼和晶莹夺目的泪珠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而画布的空余部分几乎被舍弃了,显得清新、简洁而略带淡淡的忧伤。对角线的构图使画面均衡又不显得死板,泪珠晶莹剔透,仿佛随时都会滚落,睫毛清晰可辨,似乎正在无声地跳动着,少女的目光投向画面之外,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仿佛是在追忆令她悲伤的往昔,又像是在向上天祈祷,白皙的额头为画面留下的空白,也烘托出秀美的双眸。

二、朦胧

当人们提到朦胧自然会联想到月光,而朦胧二字又都从月,基本意与月光有关,指月色之明。

朦胧是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的美,专指那种隐约模糊但又不失其完整个性的美。

朦胧美的特点是将审美对象虚化,去除琐碎细节,创造一种整体观照的境界,这种关照不求细节的清晰明确,只求对美的体验与陶醉。

《阿房舞的幻想曲》

例如,日本摄影家吉成正一的作品《阿房舞的幻想曲》,就是一幅利用朦胧手法进行构图的佳作。

从画面上看,我们已经很难确定舞者的体态动作,但就是这样一片诗意弥散的朦胧情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种东方的神韵,感受到摄影家的东方情调。

这种情调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文化气息,它并不附着于某一具体之物,而是渗透在一切之中,又高于一切的。

于是摄影家舍弃了舞者影像的真切,用动感虚化造成朦胧诗境界,准确生动地传达了朦胧独特的审美感受。

三、对比

对比是摄影构图手法之一,是为突出主体,强化主题服务的。对比的表现手法是将两种具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并列、比较、突出差异,从而使人获得鲜明、醒目、振奋、活跃的心理和视觉审美感受。

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主要有形式和内容的对比:

1.形式对比包括形体对比、色彩对比、影调对比。

2.形体对比,如形体的大与小、高与矮、胖与瘦、老与少、粗与细等。

3.色彩对比,如色彩的明暗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等。

4.影调对比,比如黑与白、浅灰与深灰等。

5.内容对比,如道德行为中的善与恶、勇敢与怯懦、正直与虚伪等。

6.生活对比,生活中的富裕与贫穷、健康与病态等。

7.情感中的爱与恨、喜与悲、痛苦与欢乐等。

对比的巧妙不但能增强艺术感染力,还能鲜明地揭示主题,因而是摄影艺术构图重要原则之一。

《乌干达饥饿乌儿之手》

迈克·威尔斯《乌干达饥饿乌儿之手》是一幅非常成功形式对比作品。画面上两只手的特写,一黑一白、一胖一瘦、一大一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触目惊心。

《两种人生》

雷兰德的作品《两种人生》内容对比手法,人世间的善与恶,美与丑。

四、均衡

均衡是指摄影画面中轴线和平衡点两边的形体不相等,但在分量上保持一致的形式构成。

均衡是摄影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感,这种稳定感来自人类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视觉习惯和审美要求。

在人们视觉,凡具有稳定特征的造型艺术才会给人们带来心理的审美感受。反之,不稳定的构图画面会使人的心理和视觉失去平衡,使人感到不稳定、不舒服、不顺眼的别扭感。

因此在摄影艺术中,画面视觉的均衡是构图的基本原则,它是照片画面结构的一种内在准则,即重量平衡准则。这里的“重量”不是我们现实中的重量,而是人们“心理重量”或者被称重量感,它是一种合手逻辑的比例关系。

均衡除使感到安静稳定外,更具有活泼的动感和生机,也被称为静中有动的对称。

《老北京》

法国摄影家马克·吕布,年拍摄的《老北京》。

五、对称

对称又叫对等,属于形式美法则之一,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绝对均衡。

在摄影画面中,由轴线或平衡点上下左右均等的形式构成。对称形式因其差异面较小,缺少活力,亦表现静态,使人感到整齐、稳定和沉静。在拍摄艺术中常常用来表现画面的单纯有序,获得安静、稳定的美感。

对称的稳定感很强,能使画面产生庄严、肃穆、和谐之感,但易于呆板与单调,因此常与色调的变化相结合,从而获得完美的视觉构图。

卡尔·布劳斯菲尔德摄影作品

卡尔·布劳斯菲尔德,他是以为未经专业训练的业余摄影师,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教授艺术专业的学生什么是自然形态。他崇尚自然美,创作了独特的摄影作品,对称彰显自然之美。

六、节奏

节奏是运动的属性,是一种合手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在摄影艺术中人们常把节奏称为“间隔的秩序”,它起到组织、造型、表情的作用,体现在线条的流动、色块形体、光影明暗等因素的间隔性变化中。

摄影节奏的组织是指对现实画面的取舍,而单一均衡的组织令画面呆板僵硬,摄影构图时应将分散的对称按一定间隔组织起来,并应使这些小的群体遥相呼应,这样就获得了节奏,照片就有了井然有序又活泼自然的气氛。

节奏的造型是指通过形体、线条、色彩的间隔性变化,改善摄影对象固有的平淡、混乱、生硬、僵直、冷漠等缺陷,以获得完美的形象。

摄影节奏的表情是指通过鲜明并富有表现力的画面,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情感活动,比如线条密集的节奏,令人兴奋;低调转换的节奏,令人压抑;空间分布疏密的节奏,令人心旷神怡;色彩轻柔变化,缓慢的节奏令人安逸舒适等。

摄影节奏多种多样:

1.按形式分,有单式节奏、复式节奏和自由节奏。

2、按构成因素分,有线条节奏、影调节奏、色彩节奏、空间节奏和实体节奏等。

3、按节奏的内部特征分,有交替型节奏、渐变行节奏、辐射型节奏和潜在型节奏等。

《共和国战士之死》

罗伯特·卡帕的不朽之作《共和国战士之死》,是一幅具有潜在型节奏的作品。潜在型节奏一般蕴含在作品的动态表现上,是暗示的时间性节奏,可以给照片带来强烈的时空延展性。这幅照片描绘的情景具有来自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空旷的背景也更突出了英雄的形象,向后倒去姿势与动态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在潜在型的节奏中,人们仿佛听到了枪声,目睹了这悲壮的一幕。

七、韵律

韵律源于文字,韵指韵脚,律指格律,是诗、词、歌、赋语音的平仄和押韵规则,讲究同声反复、回旋呼应。

广义的韵律是指既有抑扬起伏,又有回旋呼应的展开形式。

摄影中的韵律美来自形体,色彩、明暗的回旋,展开它有一种天然的呼应和延展性,回旋是韵律的主调和基础,展开是韵律的形式和生命。因此,韵律又被称为“回旋展开”的艺术。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首韵文的一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俗称韵脚。

格律是指诗、词、曲、赋等关于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外国诗歌也有自己的格律,通俗来讲就是格式、格局、主形,即音律、主韵。

《中国西部风光》王建军摄

八、象征

象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和艺术创作中,人们借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表达一种概括的思想情感、意境、或抽象的概念和哲理。

象征的基本特点是,象征的形象与被象征的内容之间往往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只有表面特征的某些类似联系,通过人的积极想象力,使一定的内容,可以不用与它有着原有的、相适应的形式,而借用那些在外观形式上与这些内容只有偶然联系的事物来表现。

安德烈·科特兹摄

象征美,不仅来自画面形象本身和画外形象的自身,它的美感更在于人们的思维从画面形象到象征形象的创造性飞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精辟指出,象征是创造“像外之像,景外之景”。

赵许生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