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6月7日电在全国高考的第一天,“瓷娃娃”张亮驾着他的代步工具扭扭车出门奔赴高考考场。
戴着一副萌萌的大眼镜、酷爱rap……尽管罹患“脆骨症”导致下半身残疾,乐观努力的张亮说,疼痛,是在提醒他坚韧。
张亮驾着扭扭车在校园里。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豁达与无畏:“疼痛,是在提醒我坚韧”
“孩子生下来一岁多,查出来得了‘脆骨症’。”奶奶方桂兰说,过去的21年,在她和老伴的肩挑背驮下,张亮慢慢长大,虽然身高只有同龄人的一半,但学习努力、成绩很好。
班主任张国锋说,年他以中考多分的成绩考入安徽省宿松中学。为方便他上下课,学校腾出了一间屋子作为宿舍,让奶奶与他同住,教室安排在一楼,宿舍离教室只有几步路。
张国锋曾一度担心,张亮会不会是个敏感的孩子?能不能跟班级的同学和睦相处?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瓷娃娃”不仅学习好,而且品行好、开朗乐观、风趣幽默。“课堂上回答问题最响亮的是他,班级里活跃气氛的也是他。”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亮的骨关节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突然骨折,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或是气温突变的时候,常常疼到令他几乎失去知觉。张亮的左手至今打着夹板,白色绷带已经绑了五年。
奶奶方桂兰(右)帮助张亮更换胳膊上的夹板。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张亮说,“现在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吃止疼药。”课堂上如果疼得受不了,张亮会用力咬住铅笔。“咬铅笔”这个动作,让张国锋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有着与这个年纪不相符的忍耐力与承受力。”
“疼到失去意识的边缘,我就跟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住,希望在下一秒就会来临……”张亮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想这是其他人不会有的际遇,疼痛,是在提醒我坚韧。”
张亮把自己乐观开朗的原因归结为爱与被爱,自己在某些时刻,要感谢这与生俱来的疼痛。“疼痛带给了我不同于常人的同窗情谊。”他说,疼到咬铅笔的时候,班级医院,守在他的床边,等他回到学校,同学们还会轮流为他补上落下的课。
诗、书与摄影:“它们给了我力量”
诗、书与摄影,是张亮课余生活的三个关键词,高中三年,他写诗、读书、摄影,还攒钱买了人生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岁月漫长,是它们给了我力量。”
张亮(右)和同学们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读书能让我遇见有趣的灵魂,也让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说起读过的书,张亮如数家珍。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
“因为病痛,自己比常人更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张亮坦言,为了记录瞬间的美好,他把摄影变成了爱好。
在网上学习摄影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