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筑何以“可阅读”虽是近年来打造古老而全新的城市文化地标,使用越来越“热”的词,但也是从《建筑创作》杂志社到如今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建筑摄影》“三刊”编辑部的支持与保障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机构的摄影团队持之以恒耕耘20余载的“家园”。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秘书长、建筑摄影师李沉执笔的文章,从20世纪建筑遗产出发,观建筑摄影全貌,也谈创作规律,是一个百年中国建筑文化印迹与光影胜景的写照。
年10月12日第二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如果说百年建筑也可掀起新“国潮”设计,那“后冬奥”时代的双奥北京更会筑就城市文旅发展的新高地。行摄华夏20世纪遗产的影像,不仅给城市文化留存记忆,更提供创新点,更如图文塑就的史诗,美育天下国民,让城市人文印记鲜活的历久弥新。
建筑摄影第一期、二期封面
建筑摄影第二期目录
如果说“十年一印”是“三刊”一直以精致求精细的追求,那么,我们主持的建筑摄影服务20世纪遗产与现当代建筑师的所为,不仅是为了有灵魂的建筑风景,更为了20世纪建筑的保护与再生。年3月29日获悉,首规委办等单位欲在今年全面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含大量丰富的20世纪遗产),无疑它将对有品质、有温度的建筑摄影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建筑摄影》“三刊”编辑部
年3月29日
瞬间·百年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图片解读
文
李沉
“瞬间”“百年”是两个形容时间的词汇,一个很快,快到眨眼而过,一个很长,长到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经历,两个词汇似乎很难放在一起;但是,摄影做到了,而且是非常合理地将两个词汇融合在一起。
遗产
人民大会堂
这里的遗产特指的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对中国建筑而言,它具有特殊意义。
20世纪初叶是中国现代建筑崛起的年代,当时中国城市中许多大型建筑的设计主要是由外国人来把持,他们将现代建筑的发展和技术带到中国,同时也将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带到中国,这些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上海外滩建筑群
索菲亚教堂(哈尔滨)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
徐家汇天主堂
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建筑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中国固有之形式”的提出,加之中国建筑师的探索、创新、实践,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作品逐渐涌现,标志着中国建筑师的崛起和成长。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技术及建筑思想相结合,并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中山纪念堂(广州)
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群
原基泰工程司大楼(天津)
西泠印社(杭州)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在“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指引下,中国建筑师在现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有关中国建筑风格的探讨与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不仅开拓了建筑师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对现代建筑的认识和了解,为中国建筑飞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繁荣发展了美好时代,同时促进了中国当代建筑的飞速发展,几代建筑师的努力拼搏,一大批优秀建筑的涌现,使得中国建筑的传承得以进一步发展,中国建筑师们作出的不懈努力与贡献,将铭记于史。
北京展览馆
泮溪酒家(广州)
深圳国贸大厦
武汉长江大桥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年成立后,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的带领下,在全国众多院士、大师、专家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