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周刊记者潘玮倩
从到,世界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发生巨变。对于祖籍广东开平的画家和观念摄影家潘育川而言,居于美国的他,经历了长达天的“居家令”,是一次毕生难忘的经历。为了完整记录并再现这段时光,他从“被居家”的第一天起,就有意识地每天进行了一幅“摄影与手绘结合”的行为创作,坚持了整整天,至加州于年6月15日实现“全面开放”、日常活动被允许为止,他以这个作品,最终凝成了“一个”作品。
“这个作品的名字,可以称为《一个艺术家居家避疫的日》”,他说。这是一件极具个人特色的当代艺术作品。
“摄影与手绘结合”的行为创作
收藏周刊:在您创作这个作品的第天,您说,“我的摄影行为也划上一个句号”。您把这长达天的一个摄影行为,定义为一个行为、一个作品吗?为什么?
潘育川:回望年,是全世界几近停顿的一年。有些事件突如其来,人类终于停止了狂奔的步伐,有人失去了工作,有人失去了家园,有人失去了生命。作为艺术家也不例外,有人停止了外出写生、停止了外出画展,大型的展览也停止了,许多人的内心,一度充满了忧郁。
当时,我自己每天不停地看着报道疫情的新闻,看着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下一个是谁?这种感觉可怕极了……但作为艺术家,我仍在不停思考,能否把这种感受变成创作?是做一个行为艺术,还是画一幅画?最后,我选择了以摄影为主导的行为艺术,于是,在当地宣布居家避疫时,我就开始了一种“摄影与手绘结合”的行为创作。
一幅纯拍摄出来的作品,已经不能完全表达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加上一个手绘小人物,让他——他也代表了我——进入到每天的画面上。德国思想家歌德说过:“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
收藏周刊:这个作品可有名字或主题?
潘育川:这个作品的题目可以称为《一个艺术家居家避疫的日》,或是《日的行为摄影——潘育川的居家避疫》。它是行为摄影图片。
最大的难度在于坚持了天
收藏周刊:在这天中,从艺术形式、内容,到艺术家自己的感悟和发现,有什么阶段性的变化吗?
潘育川:当时,在居家避疫中,对我而言,没有比继续进行艺术创作更好的选择了。疫情中,我尝试了用手机摄影的另一种形式创作,将自己沉重的心情转化为作品展示出来。具体的形式,是我先用手机拍摄出一张摄影作品,然后根据照片的构图及形式,用手指在手机上的小屏幕里,画上“代表着我”的一个小人物,然后从当地宣布居家避疫开始,每天坚持创作一幅,并发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