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接合部,集山区、库区、边缘区、深度贫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南北文化交汇处。淅川古为商於之地,沿丹江北上可达秦川,南下可抵荆襄。这里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影响和促进了淅川文化艺术不断繁荣发展,曾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河南省范蠡文化之乡等殊荣。
年,淅川县文广旅局坚持以县委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施“双九战略”为重点,以建设“文化淅川”、实施“文旅兴县”为目标,有效利用丰富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推出文旅资源活化利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举措,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演艺形式,全方位组织开展巡展巡演宣传活动,引领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不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淅川大地根植沃土,广为传播。
顶层设计,高位推进
淅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高规格组建文旅基建工作专班,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9个正县级领导参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召开例会,每月专项督查,谋划推进专班工作。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文旅兴县行动、建设文化淅川”战略部署。十三届三次全会暨半年经济工作会再次强调“要在文旅兴县上实现跨越突破”。
淅川县文广旅局紧紧围绕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叫响文旅品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局党组会、党政班子扩大会、系统中层以上人员会议,会上逐人发言,集思广益,统一思想认识,共谋发展思路,为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组织基础。
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我局对领导班子分工进行了调整充实,并成立了10个重点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了《年淅川县文旅工作要点》,具体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星旗同创、优化营商环境等项工作有效衔接,研究谋划推进措施,建立工作任务台账,细化分解阶段性目标任务,定期督查考核,结果排序通报,奖优罚劣,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创优服务,提升效能
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按照“乡乡参与、村村参与、全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扎实组织广场舞大赛、青年歌手大赛、民间艺术大赛、群众合唱大赛等四大文化系列大赛活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拓展群众文化参与度。精心打造了渠首欢歌广场文化活动、民间艺术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美食文化节、赏花节、石榴节、莲藕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各具特色的乡镇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充分利用馆内阵地,举办了“丹淅文明之光”历史文化主题展览、“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主题系列宣传活动、非遗项目展、广场文艺演出、戏曲专场演出、建党百年红色电影展播、少儿红色故事会、少儿诵读活动、庆元宵戏曲曲艺文艺演出、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广场舞蹈培训、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楚文物图片展、讲解技能大比武活动,并组织举办了线上读书活动、疫情防控公益宣传、文物展览、书画摄影展览活动等,惠及群众2万多人,真正做到了“闭馆不闭网”。同时,在县城区中心文化广场、体育公园等文体广场,组织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淅川版画展、“非遗”节目展演、5.18国际博物馆日精品文物图片展、“瑞虎兆丰年”虎文化图片展、国际档案日文物图片巡展、便民夜市市场宣传演出活动,让先进文化牢牢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
组织举办了线上读书活动、疫情防控公益宣传、文物展览、书画摄影展览活动等,惠及群众2万多人。创新文化下乡长效机制,依托县曲剧团、越调剧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人才优势,统筹谋划、平衡推进馆内阵地活动、城区广场活动、文化下乡活动,组织举办了书画摄影展、广场舞培训、文物图片展、“非遗”节目展演、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星旗同创”“三面红旗”巡回宣传演出活动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景区等,共开展各类活动余场,服务观众3.5万余人次。
激活资源,融合发展
在县城区高标准建成2个“诸葛书屋”。为更好满足群众网络文化需求,淅川县建成县级综合公共文化云平台,不断加快充实数字文化平台资源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功能设置和服务项目,推动文化数字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全面提质增效。县文化馆联合乡镇文化中心在全县3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寻找村宝”活动,通过各类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开展寻找“村宝”,并让“村宝”现场表演展示,评出“优秀村宝”和“最佳村宝”。目前,全县余个村有对接志愿团队、有负责人,活动图文信息已上传文化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