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QOO自带AI摄影,照片变照骗的魅

3月1日,vivo在深圳举办了旗下独立品牌iQOO的新品发布会。作为一款面向年轻人的游戏手机,iQOO搭载高通骁龙,支持屏下指纹、44W超级快充以及超广角AI三摄。近些年来,智能手机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正陷入瓶颈期,随着AI渗透进各行各业,手机厂商也通常以AI作为突破口,以此增添产品的亮点。在经历了哪个像素高,哪个手机就牛逼的时代之后,摄像头参数成了各手机厂商比拼的另一战场。然而,普通用户并无法理解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含义,相比较于手动调试各个参数,AI拍照显然足够应付用户“手残”的问题。AI拍照能根据人像、美食等特定场景自动美化照片,省去了后期P图的功夫,对于女性这一消费主力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拍照形式。AI拍照主流形式第一次将AI拍照作为宣传点的还是华为,这还要得益于麒麟的发布。作为一颗移动端的AI芯片,麒麟增加了一个由寒武纪研发的NPU模块,主要针对图像、视频领域进行优化,这使得华为手机的摄像从P20开始就与友商拉开了差距。华为P20的DxOMark跑分高达分,作为一款专业的拍照测试软件,DxOMark静态图像的评测标准主要是基于摄像头的JPG图像输出质量,而非只传感器、镜头等原始图像数据。因此他们并不反对P20系列借AI算法优化照片的行为,只要能给予用户更好的成像质量就OK。相比较于传统的场景识别功能,p20识别的速度更快,优化的效果更好,支持的场景也更多。智慧防抖技术也能通过AI技术抓取并修补拍摄过程中的丢失的像素,允许用户以手持的方式进行长达6秒的持续曝光,以获得精湛的高质量夜景照片。华为旗下品牌荣耀还研发出了TOF深感镜头,搭配AI芯片能实现3D美体功能,在瘦身的同时,不改变周围图像。不管是作为噱头还是硬核科技,手机厂商们都将AI拍照作为一大卖点以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下脚步。除AI芯片派外,带AI算法的软件派是AI拍照的另一种主要呈现形式。目前包括美图秀秀、轻颜相机在内的拍照类APP都已顺应AI趋势,在APP内添加了许多AI算法,例如AI美颜、AI美发等等,同时自动进行背景虚化以及抠图生新图等。基于算法的软件在应用上还存在缺陷,无法应对用户更高级的需求,只能局限在美颜、修图这一小撮范围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们缺乏处理AI任务的单元,这使得这些自带算法APP能以与AI相机相媲美。为何选择手机端?中国向来流传着一股“山寨之风”,厂商之间相互抄袭、模仿已经是行业内默认的规则,这就导致了各手机品牌之间只存在微小的差异。此时AI的出现让原本平静湖面泛起了一丝涟漪。经过AI优化过后的照片效果十分明显,对比自己拍出手残“照片”,AI显然有着更强的用户粘性。同时在这个颜值为上的时代,人们对美的事物有美好的追求,AI拍照无疑是能够迎合受众的重要砝码。在AI进入手机端之前,普通用户对AI的认知只是一知半解,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都是一些媒体平台,然而,随着AI逐渐为手机摄影注入新的活力,不仅突破了,还让AI概念以一种更易理解更易接受的方式进入大众市场,从而推进了AI商业化落地的进程。软件定义还是硬件定义?手机端的AI拍照功能逐渐传播开来,想要使拍照功能突破限制,获得质的发展,软件和硬件哪个才是有效性更高的方法?AI拍照的中枢与灵魂究竟是软件还是硬件呢?哪个更为有效呢?AI拍照就像是建了一座房子,硬件就是牢固的地基,软件就像是软件定义就相当于住在里面的人用这个房子过什么样的生活,是豪华的还是简约的,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这么看来,其实软硬件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只是殊途同归而已。其实用无论是用软件或是硬件定义AI拍照都不太贴切,个人觉得用智能定义AI拍照更为妥当。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智能,硬件会逐渐被AI赋能,软件将加深赋能的深度与广度。就像手机端AI芯片辅以AI拍照算法,通过为普通摄像头嵌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软件和硬件一体化,使摄像头的“智能化”真正变为可能,智能化的拍照方式将会重新定义手机摄影的未来。在AI被媒体肆意渲染的时代,AI成了大热的名词,大多数企业都在改变自己的宣传口径以及产品,一些厂商也在争先恐后的重新定义自己,AI成了企业必有的因素,似乎这样才能跟上AI时代的脚步。实际上,我们目前正处于或将长期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不切实际的宣传正在透支着人们对于AI的期待值。AI拍照确实是AI落地的一个方向之一,找到方向很容易,难的是掌舵方向。我想,AI拍照的路还很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