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摄影的时候,只学会使用相机可不行,也有学习一些配件的使用,例如在镜头前能放置的各种滤镜,这一次将以滤镜为主,如何能拍摄出好的作品
很多刚接触摄影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修图软件的预设叫做滤镜,其实是从摄影延伸开来的,滤镜简单来说就是架在镜头前的一块玻璃镜片。现在都是数码时代了,还需要用滤镜达到效果吗?所以就要围绕这个问题,在数码时代,相机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后期软件也具有神乎其神的功能,滤镜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对于色彩滤镜,色温矫正镜,确实并没有太多存在的必要,因为用数码手段来达到想要的效果,已经非常容易,而且还不损失画质,甚至一些特效滤镜,例如星光镜,速度镜,柔焦镜等,都可以通过后期轻易的模拟出来,还有诸如UV镜,中灰滤镜,渐变滤镜,偏振镜,还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来说的是UV镜,这个是大家接触最多的,如果说到UV镜的作用,估计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其实它又叫紫外线滤光镜,UV镜也是从英文引申而来,是指数码相机镜头使用的一种滤镜,主要作用是吸收波长在微米以下的紫外线,同时UV镜也可以避免镜头表面的镀膜直接与外界的环境接触,起到了保护作用,UV镜通常是无色透明的,有些是因为增加了增透膜的关系,在特定的角度下会呈现出紫色或者紫红色,外加UV镜的质量参差,不多绝大部分人的UV镜都是入手镜头时候送的,一般来说厂家因为成本问题,赠送的UV镜都是比较普通的一种,只是简单加一层过滤紫外线的镀膜,其最大的作用还是在镜头前面加一块玻璃,让大家可以放心的擦拭镜头而已,也就是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其实一个好的UV镜,不仅要考虑镀膜,还要考虑厚薄和透光率等,一般来说越薄的UV镜肯定是越好的,透光率越高也是越好的,当然越昂贵的UV镜作用肯定是越好的,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贵肯定有贵的道理。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入手最好的UV镜,这也是不建议的,就算是B+W的UV镜,给大家的作用也就是意识不到玻璃的存在而已,从理论上讲,任何滤镜的镜片,加在镜头前面,都会对成像造成损坏。
这就好比,拿起一块透明玻璃看东西清晰,还是没有玻璃看东西清晰呢?之前看见有人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把一百块UV镜按照好坏等分成两堆,每堆衔接在一起,按在佳能的大长焦镜头上,拍摄远处的景物特写,对比得出结果是不装UV镜的最好,装50片好的UV镜会有很大影响,而装50片相对差的UV镜,会更恶化镜头成像。即使结果没有公布出来,还是可以想象到大致的结果会怎样。
UV镜当然是摄影中最重要,但是它的作用也就只是保护镜头而已,如果指望UV镜能够给你提供减弱因紫外线引起的蓝色调现象,恐怕就要选择更优秀的了。一般平常使用入手一个能保证不影响眼观像素,如果真的很在乎失去的那么一点像素,可以在拍摄的时候卸下UV镜,拍摄完毕后再装回去。很多情况下,相机偶尔会发生摔出去的事故,UV镜还是能起到一个保护镜头的作用。其实它一共就两个功能,一个是保护镜头,一个是用来过滤光线
那么接下来就说一下风光摄影中常用的滤镜,包括中灰滤镜,渐变灰滤镜,偏振镜等,这些滤镜的使用比较复杂,也有可能会用到支架,转接环等配件,同时也需要考虑互相之间的搭配问题,因此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都知道能叫“系统”的东西都比较贵。
首先滤镜分为圆形滤镜和方形滤镜,最常见的UV镜就是圆形滤镜,镜头有不同的口径,也需要不同尺寸的滤镜与之搭配,通常在镜头上,或者镜头盖内部会标出这支镜头的口径,找到相对的数字就不会选错滤镜的口径。方形滤镜是一个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无边框滤镜,普通一点的就是树脂材料,要安装在专用的支架上,支架又通过转接环才能安装到镜头上,优势就在于,即使的镜头的口径不一样,但是同一片滤镜是可以通用的,只需要配上相应口径的转接环就可以了。
还要说明一点,有时在超广角镜头面前,使用了滤镜后发现照片四个角有一点暗,或者干脆就是有黑边,这是因为圆形滤镜的边框或者方形滤镜的边框的支架太厚造成的,通常长于24mm焦距的镜头,可以使用普通的滤镜或者支架,短于24mm的镜头,例如16-35镜头,就要使用超薄边框的滤镜,或者针对超广角镜头设计的超薄支架,这样才能减轻或者消除黑边的现象,而且一般超薄滤镜会比普通滤镜昂贵很多。
大家都知道,滤镜是参与成像的,因此它的透光率,反射率和眩光情况,是否偏色等指标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成像素质,如果是专注于风光摄影,并且是钟情于前期的摄影效果,就需要滤镜这道程序了。先从四点来分析,首先是镀膜,滤镜分为不同的档次,有无镀膜,单层镀膜和多层镀膜等,镀膜越多越考究,成像质量也就越好,其次就是材质,滤镜的材质分为两种类型,玻璃和树脂,C是高端光学树脂,透光率到达92%,比没有镀膜的玻璃91%要多1%,但是镀膜之后的玻璃,可以使透光率达到99%以上,因为光学树脂上色容易,而且不容易碎,被广泛采用。但是树脂不耐磨,而且容易划伤,又很难镀膜,相对来说使用面比较狭窄,适合业余玩家,职业的话还是选择玻璃材质滤镜比较好
第三是偏色,如果使用了滤镜后,照片会产生偏色,那就会给色彩控制以及后期处理带来非常多的麻烦,所有的滤镜厂家都在致力于把偏色做到最小,所以选择滤镜要注意这个问题。最后一点是稳定性,树脂镜片的缺点是会自身缓慢氧化,这就像树脂眼镜一样,有变黄的趋势,一般树脂镜片如果频繁的使用,老化速度会快一点,建议2-3年就更换一次新滤镜,没想到滤镜也是个消耗品吧
接下来就是具体说一下市面上常见的滤镜,中灰滤镜简称ND滤镜,是拍摄流水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利用慢速快门,将水流拍出流动感,但是会发现,哪怕光圈缩到最小,iso调整到最低,快门速度依然是不够慢,解决的方案就是利用长时间曝光神器——中灰滤镜来解决。中灰滤镜是一片深灰色的镜片,它只降低通过的光线的强度,不改变光线的色彩,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
是否偏色是考验中灰滤镜是否足够好的重要标准,中灰滤镜按照降低光线的多少来划分不同的规格,一般是以2X,4X,8X,12X或者0.3,0.6,0.9,1.2等方式来表示,意思都是一样的,可以降低1EV,2EV,3EV,4EV的曝光,图片中如丝般顺滑的水流就是利用ND滤镜来拍摄的,流水如云似雾的效果。尤其是白天想要拍摄的流水效果的情况下,就要使用ND滤镜
渐变灰滤镜的简称是GND,人眼在观察很多场景时,可以很轻易的,同时对亮部和暗部感光,也就是感光的宽容度比较大,但是相机不管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亮度曝光,太亮和太暗的部分,都无法被很好的记录下来,最常见的便是拍摄带天空的风景时,不是天太亮就是地太暗,需要各种手段平衡画面中的亮度差,来满足曝光的需要。GND滤镜便是其中一种非常有用的道具。
仔细来说一下GND滤镜,它是一种一半是深灰色,慢慢过渡到全透明的滤镜,用来降低某一部分画面的亮度,常用于风光摄影,以此来平衡过亮的天空,与较暗地面的曝光差别,使曝光更加容易,同时也使照片的亮度,看起来更加自然,这是它最重要的核心作用,高质量的GND滤镜,不光不会明显降低照片的清晰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不能有明显的偏色,因为要求的是改变部分画面的亮度,而不是颜色。如果阴暗的天空是一个颜色,地面是另一个颜色,这时在后期就会很麻烦。
GND最多的应用领域,便是在拍摄有天空的风光照片时,调节天空与地面之间的亮度差,不过天地之间的亮度差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也就不能使用一片GND来应付所有的情况,此时需要GND拥有不同的压暗级别,GND按照降低透光亮的级别划分,通常是按照一整档曝光为一级,降低一档曝光为0.3EV,降低两档为0.6EV,以此类推。也有用2X,4X的表述方式,压暗级别一般会标在滤镜的一角,以便快速查找使用,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应该明白什么是GND了。
再说一些干货知识,一般GND都是通过方形滤镜配合支架使用,所以GND也就是可以叠加使用的,例如一块0.6的GND加0.9的GND,放在一起使用,就可以变成1.5的GND,可以压暗5挡曝光,也可以配合上面所说的ND一起使用,整体压暗画面的曝光。在使用GND来渐变区分上下的曝光,这是常用的组合,尤其是白天的时候,可以拍摄出肉眼看不到的梦幻效果,所以说这是一套系统,可以配合支架,可以使各种滤镜交互着使用
说了这么多,大家多看几遍就能轻松掌握,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