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七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展,在经历了疫情推迟三个月余之后,本届艺术博览会于6日正式收官。
本届博览会汇聚了海内外五十余家画廊、机构和出版商,致力于挖掘影像艺术界的中国力量,展示影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支持中国本土影像艺术家的创作。
因疫情的影响,很多外国艺术展览机构未能参展,中国本土影像力量更得凸显,尤其是“海上灵韵——民国时期摄影艺术在上海”、“上海世纪:上海精神”等主题展给参观群众留下深刻印象。上海是中国早期摄影艺术的实践地,年托马斯·A·爱迪生所拍摄的《上海街景》成为最早记录上海的活动影像作品之一,而静态的摄影影像在年代前后就有留存记录。在本次展览中,由郭锡麒、周海婴、刘海粟等人拍摄于年代的一批银盐纸基的摄影作品穿过百年与观者再见面,更有拍摄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到新千年的影像作品,记录城市在历史变迁中的脚步。
除主题展外,德玉堂画廊、香格纳画廊、M艺术空间等历年参展的老朋友们也悉数回归展览,与此同时,五月公园画廊、所见画廊等新朋友也出现在博览会当中,为群众带来了影像界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本届博览会新设单元“SOLOJ”将目光聚焦于艺术家个人项目,“出版”版块则以相关艺术类书籍成果为主,以纸质为介质留存影像之美,推动这一领域的前行发展。
在后疫情时代,“影映”单元的主题“RE”则给我们更多思考,在后疫情时代要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如何重启与世界的对话联系,影像作品或能提供给我们不一样的角度。
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沈昭
校对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