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掌上衢州客户端
工整纤秀的刻纹中,细如发丝的图案纤而不繁,堪称一绝;色彩缤纷的皮样变身动物造型的钱包、挂饰,可爱又精致;温润的瓷瓶身上,点缀着精美多姿的画样,更添一番风味……这些别致的作品昭示着创作者的累累心血,而它们的作者竟然都是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的学生们。
10月30日,记者来到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探访这群特殊的“手艺人”。
在这里,特殊的他们有自己一方天地
10月30日下午四时许,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金蕾皮具社的社团教室里,几名社员正埋头认真地“对付”面前的皮料。高一年级的磊磊(化名)是个肢体有些残疾的孩子,可即使手部不便,处理起皮料来依旧很熟稔。一只手压着尺子量皮料,另一只方便一点的手就熟练地切割,只是皮料的缝制有些艰难,磊磊把缝针的一头顶着自己的肉用力穿过皮料,看到手上的皮具渐成模样,脸上开心的笑容十分耀目。
残缺的手指也能刻画出多彩人生。周海燕摄
磊磊的身边坐着今年已21岁却才刚上九年级的金吉利,虽然是学弟,但跟刚学了半年的磊磊比起来,金吉利可算是个老社员。今年夏天,金吉利和学长、社团老师一起设计创作皮桌旗系列《花满洲》参加了今年的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虽然最后没有获奖,却还是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进入最后的展览环节。
“这是我们皮具社第一次参加比赛,还是规格这么高的比赛,花了三十多个小时才做完这组作品。评委们说,虽然艺术形式的表现不如陶艺和细纹刻纸,但他们觉得我们的作品美观又实用,是个好作品,我们听了都很高兴。”金吉利比着手语开心地“说”道。指导老师叶美芬告诉记者,学皮具制作一年多来,金吉利已经能独立设计和制作作品,而且作品还多次被校内外的人员订购。
皮具社的学生正在制作作品。吴昊斐摄
在“手艺世界”里寻到自己一方天地的,不仅是他们。在皮具社教室隔壁,是陶艺专业的工坊,每一天,学校陶艺专业的同学都会到陶艺坊里“玩泥巴”。一块块泥巴在他们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不管他是智力残疾还是肢体残疾。”陶艺专业老师任绍青从年自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衢州市特校任教,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总是用他们面对世界的方式感动着他。任绍青说,班里有个叫康康(化名)的孩子因为智力的原因初中在普通学校里过得有些艰难,变得十分胆小,来到特校学做陶艺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变得很开朗,“他喜欢吃泡面,平时陶艺课就都在做泡面碗,已经做出各式各样的泡面碗了,很棒。”
还有摄影专业,原先的社团因为太受学生们欢迎,且就业前景好,这个学期转成了专业,小摄影师们如今已经包揽了学校所有的活动摄影,还组团给老师和同学们拍摄证件照和写真。
他们,用自己的“手艺”和世界“对话”
都说上帝如果关上了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来说,肢体虽不完善,但他们对于艺术的敏感和努力让很多人感佩。学校细纹刻纸专业成立十年来,不仅成了全市中职师范专业、全市中职实训基地,更是屡获大奖。
近年来,该校细纹刻纸专业学生在中国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获全国金奖一次,省博览会上获金奖4次、银奖5次、铜奖十多次。每一份作品都有着别致的“衢州元素”,如反映代表衢州历史文化的“两子”文化系列、四大名著系列等作品。专业指导老师郑卫珍介绍,作品曾多次被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选作礼物,馈赠给外宾,为我市打造“衢州有礼”特色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
无独有偶,陶艺专业也在中国工艺精品博览会上频频获奖,崭露头角。不仅如此,陶艺专业的优秀学生们还经常到市青少年宫的陶艺基地给衢城的孩子们上课,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项目之一。
“这些都是他们和世界‘对话’的方式,用他们的作品,展示着他们的美丽。”郑卫珍如是说。
今年5月底6月初,学校还为孩子们在衢州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面向社会的展览,细纹刻纸、园艺、陶艺、书画、皮具等多类一百余件艺术作品,让市民感叹这些特殊孩子的天赋和努力。
“我们的孩子其实在很多时候都颠覆了人们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他们自强、自信、感恩,在他们的作品里,能激起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遐想,放飞梦想,奋发进取。这是他们的力量。”校长王炳洋说道。
特殊孩子也能编织出多彩的人生
“生命,总是有梦的,哪怕是一棵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献出一缕芬芳。”王炳洋介绍,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力推行校园艺术化,通过融合的专业课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帮助这些特殊孩子编织出多彩的人生。
学校艺术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开设了园艺、陶艺、纸艺、美甲、摄影等专业,年下半年还在校内成立了9个社团,包括汽车美容、西点烘焙、皮饰制作、手工制作等,每一个孩子都能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还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学生除了校内的专业选择外,还能在课外选择这些职业类社团,为将来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们还成立了创业基地,今年美甲专业毕业生已经承包创业,尝试一种新的方式。”王炳洋介绍,不管是创业基地,还是社团,一方面是为了给学校的职业教育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但更主要的目的,是让残疾孩子与社会接轨,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学校里学足本事,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为将来融入社会,过有尊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融入社会之后能‘自立门户’,勇敢逐梦,享受生活。”王炳洋说道。
(原标题《小皮匠、陶艺人、摄影师……特殊教育学校有群“手艺人”》。编辑叶晓倩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