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可依王岩
编辑
王岩
来源
三耕天头条号
在 这个节骨眼上,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广东。
中美贸易摩擦,早来晚来,早晚要来。
每当我们遭遇类似这样的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时,总会将“做好自己的事“作为最重要、也最管用的应对措施。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既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就由他去吧,脚下的田总是要耕好的。
这个节骨眼上,很多人会把目光投向广东,不仅因为这里有华为这样身处贸易摩擦中央区域的企业,大家也想看一看外贸大省广东怎么办?
今天,我们聊广东。但不聊太平洋东岸对广东的影响,也不过多涉及珠江两岸的繁华地带,而将目光投向发展相对落后的粤东西北乡村地区——那里的事干好了,我们才有足够的底气任尔东西南北风。
1
广东在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带动下,跑进“9万亿俱乐部”。
富可敌国——用这个词来形容广东,一点也不为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广东省统计局数据,以年的GDP来算,广东的经济体量和澳大利亚大体相当,约等于0.8个加拿大,0.7个意大利,0.65个巴西和小半个英国。
除了广东人无所不吃的错觉外,遍地是黄金,也是外界对这个经济强省的刻板印象。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年曾刊出一期“广东特刊”。在选择封面图片时,有4张备选摄影作品:清远南岭山脉脚下的乡村、汕尾红海湾、佛山三水交汇口、珠海大剧院。
《中国国家地理》广东特刊
编辑认为,南岭山下的乡村这张照片“过于浓郁的乡村氛围,不足以和广东的现代化相称”。而珠海大剧院一图,则因为“融合了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与现代文明的发达繁荣”,“当仁不让地被选为本期封面”。
这大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外界对广东的认知。广东以改革先行者的形象C位出道,在过去30年间稳坐全国GDP排行榜头把交椅。在其他省份离乡去广东打工或创业的人眼里,似乎在这里随便干点什么都能赚到钱。
海洋文明与工业文明之光普照广东,使得曾经荒蛮、濡湿、僻陋、烟瘴的化外之地,变成了走在最前沿的地区。珠江从云贵高原一路奔流,却把最厚实的馈赠给了广东,达到入海口时,不仅冲积出一个肥沃的珠江三角洲,而且形成了八口归海的奇景,使得江、海、城紧密贯通起来——这些都是黄河、长江所不具备的。
自古作为经贸口岸的广东,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充足,改革开放以来,又在经济体制改革上保持 姿态。一如他们在饮食上的表现,广东人敢尝试,懂得变幻花样,善于把握火候。
改革开放之初,有老干部在参观完深圳特区后,悲痛于“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邪路”,回到家里放声痛哭。而到现在,广东的经济不能掉线,不但是中央给广东的硬任务死命令,也成为了执政广东者刻在骨子里的自觉。
借着政策的东风,从初期的发展纺织业,到倚重港资发展现代工业,扩大出口,再到现在以消费导向带动产业升级,广东在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带动下一路疾驰,年跑进了“9万亿俱乐部”。尽管增速开始放缓,但毫无悬念,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元。
2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但是今天,我们要把这9万亿拆开来看。
广州、深圳、珠海等9城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以全省55%的人口、30.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广东省80%以上的经济总量,粤东、粤西和山区的12个城市则不足20%。如此算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恐怕是广东目前发展中的 问题。
年新定义的大珠三角经济区,不仅包括原珠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还包括粤东西北地区的6个城市:清远、云浮、韶关、汕尾、河源、阳江。
我们还应当看到,在这12个城市中,有.1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全国的贫困发生率为3.1%,而在广东,这个数字却高于4.3%,粤东、粤西和山区的贫困发生率则更高。
作为全国最富的省份,广东还有超过一半的城市,连续多年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县区的农民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十年前,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曾说: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后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这也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短板。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85%,是全国人口城镇化率较高的省份之一。但是,这一指标在广东省内差距很大——珠三角地区为85.29%,几乎是粤西的两倍。深圳和云浮在省内GDP排名中位列首末,并非巧合的是,两者城镇化率的排名也分列首末。在深圳,几乎就没有农村。
3
重工商轻农业,重城市轻乡村,是过去四十年间扎根于广东发展观中的偏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有时候车头跑得太快,也未必全是好事儿。可以说,这些年来为了广东龙头城市的优先发展,乡村地区受尽了“小媳妇”一般的委屈。
重工商轻农业,重城市轻乡村,是过去四十年间扎根于广东发展观中的偏见。“搞经济”一直以来是广东的主要职责使命所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贸易往来,从政到商的“经济至上”,使得广东难免会忽略乡村地区的发展。如果你在广东待得久了,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从上到下,干部的兴趣都在抓产业项目、抓城市建设,老百姓的志向多是办厂子、做生意、搞工商业。
东莞的一位工人正在组装手机配件。
新华社记者李嘉乐摄
同时,珠三角的城市群对劳动力、资本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生活在乡村的人,去县城打工能赚到更多的钱。不论是在流水线上组装手机,还是在纺织厂修剪成衣线头,似乎哪样都比种地来得轻松。进城去,已经成为了广东青壮年农民“不假思索”的选择,村庄里留下的是老人和儿童,逐渐“空心化、贫穷化、边缘化”。
为了GDP可以放弃农村地区的发展?
广东过去的发展历程似乎是支持这一观点的,但现在,广东撞上了一些玻璃门、天花板,必须要回到乡村找答案了。
4
目前,广州大约有多平方公里的集体建设用地,相当于97个珠江新城的面积。
年10月22日到25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了四天时间。
在清远,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 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这是送给广东的辩证法——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恰是广东发展的巨大潜力。
首先从城市建设来看,珠三角地区现已扩大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中国城镇化的标杆。深圳和广州作为经济改革的头阵,人口、建筑和路网密度都是极高的。深圳和广州在狭小的土地面积上拥有惊人的高密度产值,城市空间“密不透风”。受制于“无地可用”,好的项目无法在城里落地,居民也深感房价“压力山大”。
深圳CBD。
图虫
笑飞雪摄仅从土地一项来说,发达城市群的建设已经趋近饱和,而欠发达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潜力更大。去年9月,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印发通知,对白云、黄埔等6县区的村庄集体建设用地,可报批新增建设用地。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被置换出来,用于孵化新产业。目前,广州大约有多平方公里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相当于97个珠江新城的面积。粤北、粤西如果能够有效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对粤东西北地区来说,就地就近城镇化,几乎成为下一步发展的“标准答案”。我们以浙江为例,过去15年来,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房改造的投资就超过亿元。有学者估算,在我国农村,仅现代化农房改造一项,就能提供万亿元的市场空间。目前,住建部已经发布通知,“试点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性示范农房”,有人甚至夸张地将其形容为“第二波房地产运动”。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四好农村路、厕所革命、污水和垃圾处理……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农民积极参与资金自筹。据测算,一户厕所的改造成本在元左右,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内需方面,仍以浙江为例,据《浙江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显示,浙江土地亩均产出是全国平均水平两倍以上,乡村旅游营业总收入超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亿元。智慧农业、数字田园、农村电商和网上公共服务等,已经成为了浙江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也帮助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最小的省区。
这样看,广东便浑身上下都是潜力了。
5
据说,广东人每年要吃掉8亿只鸡,喝掉25万吨茶。
城镇化不仅去除了结构性库存,还将极大地刺激消费。
广东消费量本就巨大,这一点从广东人的饮食中就可以窥到。他们爱吃、会吃、也能吃,讲究食材新鲜,不喜工业加工,农产品多以原始状态被消费。
据说,广东人每年要吃掉8亿只鸡,喝掉25万吨茶。但,很少有人知道,广东的养鸡产业是全国 的,畜牧和水产产量也巨大,只是这些鸡鸭鱼肉还未出省,就被吃个精光了。除了鸡之外,广东的茶也品质上乘,却根本没有机会名扬全国——身在人均年消费4.5斤茶的省份,这些茶通通被内部市场消化了。
广东当地的绿茶。
吴秒衡摄
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乡村越来越多,文化游、亲子游、田园游……乡村旅游的附加值被逐渐开发出来。除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粤东西北地区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特色属性,成为湾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不论是到农家乐采摘游玩,还是到产业园工作,逆城市化现象都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收入增加了,农民也就有了购买力。
建好了农房要装修,修好了柏油路开车就不用愁,消费升级的风潮迅速从城市蔓延至农村。也许很快,本地生产的陶瓷、地板砖、瓷砖,会像本地的鸡鸭鱼一般,自产自销、内部解决了。
目前,广东大多数城市家庭都买了车,未来珠三角地区车市几乎再难有大幅增长,反倒是乡镇地区,对车的需求会更大,有汽车行业分析师也认证了粤东西北地区车市的发展空间。通了路,有了车,乡镇里的人去大城市游玩也会逐渐增多,人口、消费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二元结构破除起来就容易多了。
6
广东积累了一批人才、资金和企业,还有对市场规则的推崇,这些资源将会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
读懂广东如何均衡发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该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现在来看,广东已经有了一些灵活的尝试。
解放思想,不论是对哪一场改革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重工轻农的思想、不敢改革的思想、安于现状的思想必须要摒弃。尽管国家有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但广东有广东的情况,不经大脑地依葫芦画瓢,是干不成事的。
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深耕三农事业多年,把广东人敢闯敢干的那股劲带回了农村。他心中有一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线图:
步,就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二步,就是整合资源,发挥特色产业的引领作用。
第三步,就是完善村规民约,用乡贤文化提升村民素质,实现更高层次的振兴。
这个路子,不仅在广东,在全国大部分的农村,都是行得通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 仗。但是也应该警惕,这一仗并不只是铺铺路、扫扫地、清一清垃圾那么简单。
包括道路整修、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南雄丰源村的整治项目统一承包给了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从承包 日起,对村庄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都交给了这家公司。眼见的,丰源村道路四通八达,民居错落有致,还建有村民文化广场。最重要的是,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尴尬局面。
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孕育了许多特色产业。除了各种南方水果之外,还有陈皮、肉桂、簕竹(音lèzhú,一种有药用的竹科植物)等等,不仅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极大,还出现在了海外每一条唐人街的华人超市里。
广东人善于把天然优势做成产业,一张桔皮甚至可以做成极冲击脑洞的陈皮银行和期货。但下一步要做的,还是要延长特色产业链,更好地与 产业融合。
广东历来有乡贤文化传统。在新兴县簕竹镇良洞村,上世纪80年代,乡贤温北英筹集了元,创办了现在的温氏集团。
一个温氏集团带富了一批农民。
吴秒衡摄
依靠着温氏集团这个市值超过亿元的养殖业“航母”,良洞村在养殖大潮中顺风顺水,养殖产业日渐壮大。
乡村振兴有了产业,农民能在自己家门口赚到钱,农村才能真正地“活”起来。目前,在温氏集团及其相关企业工作的良洞村村民有人,每年工资性收入约万元。除此之外,大部分村民还持有温氏股票,每年能够享受股票分红带来的收益。现在,村里年收入千万元、百万元的村民已不足为奇。一个龙头企业,盘活了一片土地,吸引了一批资金,带富了一批农民。这笔账,划算!
或许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通过行政干预的办法“逼民致富”,是行得通的。但在今天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政府的作为其实是有限度的。广东依靠优先发展的优势,积累了一批人才、资金和企业,特别是对市场规则的推崇。而下一步,这些资源将会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广东把乡村视为潜力而非累赘时,这个经济龙头省会为全国的乡村振兴带好头、打好样,也会为自身经济发展探一条好路子。
本文版权归农民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所有,请勿侵权。
如需转载,请于文后留言申请。
作者系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
王可依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