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都过了亿,最多的一家一年卖了4个亿,买家都是年轻人。你怎么解释?只有一个解释,因为中国文化符号。”
“今天的中国,有万汉服爱好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18-24岁。如果是手绣的汉服,价格在—元。在座的60后、70后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工作以后拿到工资,第一件事情是跑到商场,给自己买一件西装,表示我是一个成年人,一个现代人。今天一个姑娘拿着工资买一件汉服,表示我是一个中国人。”
在罗振宇和吴晓波的跨年演讲上,这两位“预测帝”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汉服。人们恍然发现汉服早已从小众爱好变成中国文化的符号。
杨娜也发现,人们对汉服的态度变了。今年1月,杨娜在北京服装学院举办的首期汉服模特培训班上授课。进行走秀排练时,一位老师不经意间对她感叹,汉服表演比时装表演难多了,既要懂衣服,还要懂衣服背后的文化。
这让杨娜感到意外。早在20年前,她学习服装表演时,师生们都觉得“中国古代服饰是最好表演的”。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汉服认知的提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你只有对文化有敬畏之心,你才能把它做好。”
李玲的汉服穿搭。(摄影师丛二)
“中国人把自己的民族服装当成和服”
“公众对汉服的态度从奇装异服,到认为它是一种文化象征,花了将近20年时间,这一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杨娜感慨说,年,主攻社会学的她撰写了《汉服归来》一书,这是目前市面上系统梳理汉服运动发展的为数不多的理论著作。
汉服运动起自民间。年11月22号,一位名叫王乐天的电力工人穿着汉服走在郑州街头。那套深衣是王乐天请一个汉服商家按照电视剧《大汉天子》里的服装样式仿制的,由薄绒曲裾式长袍和茧绸外衣组成。当时,路人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甚至有人大喊:“日本人,穿着和服的日本人!”
王乐天并非穿汉服的第一个人,但他引发了媒体对汉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