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非遗人吉林市首届非遗人像摄影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叫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延续、发展中,起着超乎常人的重大作用。

6月10至20日,在市博物馆展出的吉林乌拉满族石氏鼓乐、朝鲜族长鼓舞、王派快板、满族柳编及传统技艺、吉林京剧、尹氏八卦掌、吉林面人胡、乌拉梁木匠根雕等4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人像摄影作品,定格了他们在生产中的专注神态,也呈现了他们在传习过程中生活状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谨此向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安紫波

现代意义的“评书”,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形成,为柳敬亭先生所传。单派评书是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继以师承与父辈家传技艺而创立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其父亲单永魁,已传承三代。“单派评书”具有口风老练苍劲、自然流畅、语言生动、丰富有趣;行文逻辑周密、句法无误的特点。说文时,满腹经纶、诗词曲赋、华丽高雅;说白时,乡情俗语、民谚土语、亲切感人。

单派评书于年入选吉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安紫波为吉林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摄影作者:黄玉学

车虎顺

长鼓舞是朝鲜族传统的民俗舞蹈,起源于古代劳动妇女的劳动过程和在田间地头歌舞娱乐的过程中。大约18世纪初期从北朝鲜一带传入吉林地区,并在朝鲜族群众劳动和生活中广泛传承。长鼓舞表演或数十人,或七八人,或两三人,或独舞,载歌载舞,富有表现技巧和感染力。数十人表演的长鼓舞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振奋人心。长鼓独舞动作细腻,动静相宜,内涵丰富。

朝鲜族长鼓舞于年入选吉林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车虎顺为吉林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摄影作者:刘波

陈秋菊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满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其制品一直伴随着东北原住民,成为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毛绒织品是以绵羊、山羊等羊毛为原料,应用纺织、擀制工艺加工生产而成的,既保温防潮,又经久耐用,极具东北特色。

满族毛毡擀制技艺于年入选吉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陈秋菊为吉林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摄影作者:韩涛

陈阳

花钱铸刻技艺起源于民国初年。天津人陈新山闯关东来到了吉林省磐石县,善于制作各种金银饰品,经过先后四代传承人的努力,形成了以磐石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地方代表性技艺。陈氏花钱选材以金、银、铜等贵重金属材料为主,在制作工艺上结合绘画、书法艺术及整体的布局等美观要求,造型以中国传统钱币样式为主,花钱中的文字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花钱铸刻技艺于年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陈阳为吉林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摄影作者:薛辰新

陈玉秋

旗袍,满语“衣介”,是旗人穿着的衣袍,是东北满族先世历经悠久积淀形成的满族标志性服饰。吉林乌拉满族旗袍采用的是中国服饰独有的十字整衣型的裁剪方式,大量运用独特的隐形针法,见缝不见针迹。乌拉满族旗袍艺术风格以满族刺绣为饰,精美的镶滚刺绣,起到耐磨加固、掩藏接缝的作用,工艺繁复、精致。吉林乌拉满族旗袍制作具有大国工匠技艺特征。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满族旗袍制作技艺)于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名录)。陈玉秋为吉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摄影作者:黄玉学

编辑:赵阳

审核:王文杨

监制:李维庆

?end?

来源丨吉林市文广旅局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