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个医生,不管出身于什么科,整形外科、普通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眼科、皮肤科……都可能将一台美容外科手术做下来。
会做、做好、做好看、做的好看又自然,这是美容外科手术的四个境界,看上去答案很简单,起码要达到第三境界吧?其实,每个位阶都大有人在,消费者只是难以分辨而已。
一个美容手术的效果好不好,谁是判官?当然是消费者自己,她(或他)拥有%的权力,他人的评论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本人的判断,但仅仅是影响而已。除非出现纠纷,第三方无权介入对手术效果的评判。
消费者本人的审美观,决定了术前讨论的手术方案和术后效果的评价。或者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是这个手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美容外科医生的审美修养抑或美学造诣,是个不会有答案的话题。对人体美学的感悟,仰仗于解剖学的基础,以及对通行的面部美学设计要素的把握,诸如“三庭五眼”之类;基本功是手术技艺必须娴熟,熟才能生巧;此外就是天分了,高一点矮一点、深一点浅一点、长一点短一点、宽一点窄一点,全凭自己掌握,有多半的经验加上少一半的灵感。
我们很难评判一位画家或雕塑家的美学修养有多深,或其天分有多高,一切的结论,不过都是看完作品之后的推论。我们评判一个医生的美学修养往往也是如此。
有些医生会用其对艺术的喜好来诠释自己,比如郭树忠医生擅长雕塑、尹林医生喜好绘画、巫文云医生酷爱摄影、龚宇医生堪比专业小提琴演奏家……但是他们在纯艺术门类的成绩与手术美学存在多大程度的联系,根本无从量化。
对具有艺术爱好的医生,就医者一定会产生好感,但是能否成为选择的最主要依据,不得而知。恐怕更多的还是看了他们的人体作品而做出的选择吧?例如案例。
毕竟作品完成在消费者的身体之上,消费者本人是否喜爱是医患双方的彼岸,所以医者的审美观与消费者的审美观是否一致,至关重要。医生如何探查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则取决于沟通,消费者的表达千差万别,医生能否快速捋出头绪,是医生的本事。
消费者审美观探查之后,医生会对比自己的审美观和技术的达成率,大致匹配后,就可以开始手术了。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如果医患双方都是价格敏感型的,手术结果又多一个不确定因素。
美容手术的玄妙之处在于悬念。纱布打开或拆线之前,谁也说不好是什么样,拆线之后还有恢复期,完全恢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效果,最长的双眼皮恢复期是8个月之久。这个期间,消费者的内心接受度在时时变化中。
所以,术后消费者的自我审美观,一定存在个修正的过程,能不能接受并且爱上这个新的自己,完全是一个心理问题。
美容外科医生必须懂心理学,说的就是这个事儿——患者术后的审美心理修正。有人说“美容手术的效果一半是说出来的”,说的也是这个事儿。
所有人其实都生活在心理学的次序里。为什么全世界最长久的组织是教会?为什么全世界最稳固的建筑是教堂?因为人们在精神上需要,信仰更多的作用是人的心理疏导,不是吗?
医生在术后的心理疏导工作,务必要到位,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优于手术结果的完美。换个角度看,手术在临床标准上成功,同时消费者心理极大满足——结果完美!哪怕手术在临床上有些许瑕疵,通过医生的心理疏导,最后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结果同样完美!
心理学在美容手术中的比重,我可能给低了。
作者:李滨
-完-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不得对本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本文发布内容及图片如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相关权利人与本平台账号联系,我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注:文中图片全部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