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皇帝的祖宗评级什么水平称祖,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569.html

本文约字阅读需要15min

如果对中国历史有最粗浅的了解,就会发现,提及帝王,不同时代的通行的称谓是不一样的。

汉朝的皇帝,一般称为某帝,如汉文帝、汉武帝、汉献帝。

唐宋以后的皇帝,一般称为某祖某宗,如唐高祖、唐太宗、宋仁宗、明太祖。

于是就会被普及一个知识:前一类是称谥号,后一类是称庙号。

谥号是指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进行褒贬所定的文字。谥号比较普及,一般的成功人士就可以拥有。身为帝王,本就是巨大的成功,自然绝大多数帝王都有谥号。

庙号则是帝王专属,按说一般帝王没有资格得到。必须有大功德、在太庙立室奉祀,才得以追尊一个庙号。

就是说,谥号评价行迹,用于日常称谓;庙号表彰功德,用于宗庙祭祀,分工还是很明确的。帝王的行迹有好有坏,相应的,谥号也分美谥、平谥和恶谥。如杀戮无辜曰厉,动祭乱常曰幽,好内怠政曰炀……都是恶谥。庙号是歌功颂德,只分好和更好,没有不好的。

以上是泛泛而谈,细究起来,却有点复杂。

乾隆裕陵神道碑上的庙号和谥号。“高宗”为庙号,谥号简称“大清纯皇帝”。摄影/帅哥V中奖,来源/图虫创意

庙号,据说是商朝就有的,但周朝的天子,却没有庙号。

谥号何时出现,有许多争论。有人上溯到黄帝(如班固),有人认为晚到战国谥法才兴起(如郭沫若),影响最大的观点,则是产生于西周(又有西周初和西周中后期的争论)。

秦朝建立,秦始皇嫌弃谥号是做儿子的议论爸爸,做臣下的评判君主,有损皇权,把谥号废掉了。

汉朝恢复了谥号,但也许是经秦火一烧,发生了文化断裂,也许是汉人宣称的古老传统本就不存在,总之司马迁写《史记》时,他脑子里,似乎是没有我们今天这种清晰的谥号、庙号的区分的。刘邦去世后:

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史记·高祖本纪》)

这段表述里,一会儿高祖,一会儿高皇帝,似乎可以混用。乃至于后来班固作《汉书》,也保持着混用的习惯。《史记·高祖本纪》与《汉书·高帝纪》这两个篇名放在一起,就显得“高”既可以是庙号,也可是谥号。

这段里也提到“尊号”,显然就是“尊贵的称号”的意思,指的恰恰就是谥号,和后世皇帝生前就使用的尊号不同;所谓刘邦“为汉太祖”,则就是说刘邦是汉朝皇帝的头一位,并不是一个庙号。

刘邦之后,皇帝是存在感很弱的汉惠帝,再之后经过吕后时期,是历史评价极高的汉文帝。等到文帝去世,即位的汉景帝下诏说,古代“祖有功而宗有德”,宗庙祭祀的时候,唱歌称颂德,跳舞体现功。高庙祭祀我爷爷,演奏《武德》《文始》《五行》三支乐舞;惠帝庙祭祀我伯伯,只演奏《文始》《五行》两支乐舞,现在我爸爸那么伟大,应该加一支《昭德》,也演奏三支乐舞。

皇帝开口了,大臣们也没有不同意见,讨论的结果是:

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讨论的重点,是庙乐数量的问题,虽然出现了“太祖”“太宗”的名词,仍没有出现“庙号”这个概念。

还有,这两个庙合起来就叫“祖宗之庙”,似乎是不打算再推出第二个“宗”了。据说古代有这样的规矩:“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孔子家语·庙制》),一个朝代就是一祖一宗。

汉文帝以代王的身份即皇帝位,合法性多少有点存疑。汉景帝贬抑汉惠帝的地位,高抬自己的父亲,是强化自己这支的法统。

汉武帝即位,虽然按照儒家经典搞了各种创制,却没有在庙乐的事上做文章,汉昭帝即位后仍是如此。直到又一个有合法性争议的皇帝出现,也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的爷爷,是被汉武帝废掉的卫太子。之后许多曲曲折折,掌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霍光,找不到合适的皇帝人选,才相中他了。

从汉宣帝的角度说,最好是凸显自己是汉武帝的嫡亲曾孙,所以他要抬高汉武帝的地位。

汉宣帝提高汉武帝的地位。来源/电视剧《昭君出塞》截图

于是他采用了汉景帝一样的办法,下诏说,孝武皇帝德行很大,“庙乐未称”。也就是说,现状是汉高祖、汉文帝庙乐三支,其余皇帝两支,而汉宣帝觉得,孝武庙也要给加一支。

这件事引起的个别儒生的激烈反对。有人说,宗是要有德的,汉武帝虽然开疆拓土,可是花了天量的钱,死了无数的人,“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孝武皇帝庙还是尊为“世宗庙”,庙乐则加了一支“盛德之舞”。这样,汉朝就有了一祖二宗。

“宗”字的价值跳水,开始于王莽:

安汉公奏立明堂、辟雍。尊孝宣庙为中宗,孝元庙为高宗,天子世世献祭。(《汉书·平帝纪》)

奏尊孝成庙曰统宗,孝平庙曰元宗。(《汉书·王莽传上》)

除了和王莽有深仇大恨的汉哀帝,汉宣帝开始,皇帝全部都宗了。王家能得势,靠的是王莽的姑妈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所以元帝是高宗,美誉度最高。

东汉建立,对王莽添的这四个庙号,开始都不予承认,认的还是一祖二宗,但后来却慢慢改变了一点态度。

来源/田丰:《“孝宣情结”与东汉政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年

汉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论辈分,和汉成帝是平辈,而比哀帝、平帝辈分高。所以光武帝为了表明自己是自宣、元之后入继大统,要重新建构宗庙祭祀制度,丢开自己的身生父母,而尊宣帝为祖父,元帝为父。又觉得宣帝时代的政策,也值得高度评价,所以重新给他加上中宗的称号,至于元帝那个高宗,规格太高,王莽的事溯本追源又因他而起,就不给他了。

更重要的改变,其实不是给不给庙号,而立庙的制度都变了。

西汉的皇帝,都是有自己的庙的,也只有祭祀皇帝的场所,才可以称为庙。如果的被尊为祖或宗,那就各群国都要为他立庙祭祀。

经历两汉之际的大乱,一切都大为简化了。

刘秀建都洛阳,就把原来洛阳祭祀汉武帝的庙,改为高庙,把刘邦的神主摆在中间,并祭祀文、武、宣、元四个皇帝。对他来说不那么重要成、哀、平三个皇帝,留在长安的原来的高庙里,而刘秀血缘上的父祖,则就在陵园的庙里接受祭祀。——后两处庙都没有太大的重要性。

刘秀建都洛阳,就把原来洛阳祭祀汉武帝的庙,改为高庙,并祭祀文、武、宣、元四个皇帝。来源/电视剧《长歌行》截图

刘秀去世,他儿子汉明帝尊他为世祖,另起了一座庙。

后来明帝去世,留下遗诏说,就不用给我起庙了,把我的神主牌放到我爸庙里的便殿里就可以了,并且放了狠话,谁要是敢违背,那就处以弃市之刑。

这带来一个结果,汉明帝虽然得了一个庙号“显宗”,却是没有自己独立的庙的。

他开了这个头,就成了制度,之后章帝是肃宗,和帝是穆宗,安帝是恭宗,顺帝是敬宗,桓帝的威宗,汉灵帝之前活到成年的皇帝,都拥有了自己的庙号,但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庙。大家的牌位都在世祖庙里,所谓“同堂异室”。

东汉庙号变得廉价了,其实这正是重要原因:西汉时给一个庙号,就要在天下修许多庙,还有相应的祭祀规格,而且和没有庙号的庙“五代亲尽”就拆掉不同,这些庙本朝不亡就不会拆……总而言之,加个庙号成本是很高的。现在则有点不给白不给了。

但是,仍然有主张白给也不给的人。汉灵帝为什么没有庙号呢?因为他死后董卓进京,很用了一批文化人。于是大学者蔡邕提出,按照伟大的古老传统,有道德功业的皇帝,才可以称祖道宗,汉武帝那么厉害,想叫一声宗,都有正直的大臣激烈反对。东都以来,光武帝、明帝、章帝是世祖、显宗、肃宗,那是合乎标准的,其余老几位优点没啥可说,缺点不容回避,就算了吧。

蔡邕提出,按照伟大的古老传统,有道德功业的皇帝,才可以称祖道宗。来源/网络

这个意见被广泛接受。庙号给得容易,撤起来也方便,不需要满天下到处拆迁。于是其余皇帝都被撤宗了,而刚死的汉灵帝,干脆就没捞到一个宗。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这时,虽然早已有了“庙号”之实,但庙号这个术语,似乎仍未出现,至少蔡邕并没用到。

还有个相关的事实是,东汉不光庙号长期贬值,庙这个概念也贬值了。西汉的时候,祭祀皇帝的地方是庙,别的祭祀场所是祠,有明确区分。东汉时地方上已经没有祭祀皇帝的庙了,但父老们又模模糊糊记得,本地似乎曾有过叫“庙”的重要祭祀场所,所以庙这个词也就被随便使用了,这算是为这个字后来被佛教拿去作了铺垫。

蔡邕的建议这算是一股小小的逆流,之后庙号就在贬值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第一,有庙号的皇帝越来越多了;第二,汉代宗虽然多,祖却只有两个,就是两汉开国的皇帝,后世则祖也多起来。

曹操是并没有当皇帝的,但儿孙追尊,皇帝的谥号和庙号,他却有全套。曹操是魏太祖武皇帝;儿子曹丕则魏高祖文皇帝,孙子曹叡是魏烈祖明皇帝。——这件事定下来时,魏明帝还没死,他是少有的生前就知道自己庙号是什么的皇帝。

司马氏取代曹魏,学习曹魏取代汉朝是亦步亦趋的,所以也要给没当皇帝的人追加庙号:于是有了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

有个小细节不妨一提:司马师是宗,司马昭是祖,但司马家能篡位成功,司马师的功绩远远大于司马昭。问题在于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把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他,也一直宣称,将来天下是司马攸的。但后来司马昭却还是传位给了大儿子司马炎,究其原因,司马昭可能也就是考虑到自己的历史评价问题:传位给宗法上哥哥的儿子,自己只怕就要被当作家族创业史上的过渡人物,谁是祖谁是宗,只怕也要掉个个儿。

尽管给没当皇帝的人加庙号,但魏晋真当上皇帝的,拥有庙号的占比却还不算很高。因为这是个皇权弱势,门阀大姓出尽风头的时代,他们并不想太给皇帝做脸。曹魏的皇帝如齐王芳,高贵乡公曹髦,连帝位甚至性命都保不住,当然更不可能拥有庙号。晋朝从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开始算,两晋总共十五个皇帝,只有六个有庙号。

但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寒人出身的皇帝也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也罢,加庙号都和现在网上跳出来的小广告宣称的拿学位一样容易。也好理解,社会下层学习社会上层,落后族群学习先进族群,就是学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最容易上手。看现在有多少中国人,对欧洲如何诞生了现代文明没兴趣,却唯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