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导演,还要摄影师干嘛8分电影

佰草中医补骨脂白斑抑菌液 https://m.39.net/pf/a_11092337.html

很多影评常常会写,某某某导演运用了一个什么镜头,达到了什么效果。

好像电影拍摄中的“镜头”,是由导演一手操控的。

那么,演职员表中的“摄影”,是干什么的?既然导演一手操控着镜头,那奥斯卡等电影奖项为何要特地分出“最佳摄影”?

幕后电影人物纪实节目《我在中国做电影》第一期,就清楚地,专业地做了解释。

提到世界影坛最顶尖的摄影师,响亮的名字有《公民凯恩》的格莱格·托兰德,《末代皇帝》维托里奥·斯托拉罗,《肖申克的救赎》的罗杰·狄金斯等等。

在中国,影迷比较熟悉的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摄出《霸王别姬》、《鬼子来了》等国产巅峰的顾长卫,负责张艺谋90年代中后期作品的吕乐。

论江湖地位,曹郁暂时还不能与上面几位绝对大师相提并论,不过提到他参与的电影,中国观众大都能有所听说。

年《可可西里》,中国西部片的典范之作,凭借对可可西里地区残酷而写实的描绘,曹郁夺得金马奖最佳摄影。

当时曹郁还没参加过这种大型颁奖礼,上台领奖后,本应该从后台下去的他,直接走下了舞台,原路返回,暴露了他影坛菜鸟的身份。

和陆川继续合作拍摄了《南京!南京!》后,曹郁得到了和中国顶级大导演合作的机会。

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陈凯歌的《妖猫传》,唯美的画面都是来自他负责的摄影机。

管虎撤档还未上映的战争巨制《八佰》,有望能帮助曹郁更上一层楼。

《我在中国做电影》以采访式的形式进行,第一期摄影主题围绕着曹郁。

首先曹郁解释了摄影师和摄像师是有区别的,前者比后者的工作要复杂得多。

可见摄影师并不是单纯负责操作摄影机,摄像师才是。

在百科的词条解释中,电影摄影师的重要性仅次于导演,在中国,电影摄影师占据着电影摄制组“老二”的位置。

从曹郁的工作内容可以发现,摄影师要负责的内容不仅仅有机位设置,还包括了灯光这项重中之重的任务,甚至调色,配乐都要考虑。

难怪,无论是奥斯卡,还是金马奖,都没有设置一个叫“最佳灯光”的奖项。因为灯光是属于摄影的范畴。

《南京!南京!》,曹郁使用了单光源,这样的选择使得角色呈现更具力量。

非现实题材的《妖猫传》,曹郁就需要用到更多的光源,令到画面更具有梦幻感。

所以呢,观众所看到的画面质感,是摄影师提供的。

《银翼杀手》要是没有罗杰·狄金斯,丹尼斯·维伦纽瓦恐怕是拍不出现在这种效果的,或者说成片的观感会不一样。

《银翼杀手》

摄影要干这么多,有关画面呈现的基本都包办了,那导演又怎么在摄影方面表达自己的思想?

曹郁把导演和摄影之间的合作比作是“情敌”,两个都是电影的情人。

意思是摄影师也有着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是盲目听从导演的指挥,而是要和导演设定的概念、思想融合。

影评常写到的,“某某某导演运用了一个什么镜头”,其实也没有错,摄影师的构思最终还需要得到导演的认可,毕竟一般来说,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的总负责人。

当然,不同的制片模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制片人中心制,导演没有最高权力的时候,导演和摄影应该就真的是一种竞争关系了。

导演对镜头的“控制”,主要是依靠分镜头脚本,给到摄影师一个大致的“要求”,摄影师需要通过现实操作,把导演的想法转化成银幕上的画面,更好地塑造镜头和画面的美学风格。

如果是分镜头画得比较详细的导演,例如徐克,张艺谋这种有美术功底的,那摄影师的自由度就少了许多。

没有美术功底的导演,或者新手导演,可以请专门的分镜师,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例如《战狼2》吴京就请了张一鸣来制作分镜头手稿。

不想花钱请分镜师的,像姜文,那可以用“意识流”的分镜来辅助拍摄,反正自己能看懂就行。

传说中的姜文分镜头

也有导演根本不需要分镜头脚本,曹郁透露了陆川、王家卫都是没有分镜直接开拍,通过和摄影师沟通,现场共同完成镜头设计。

如果说导演是大脑,那么摄影师就是眼睛。

有了眼睛的协助,大脑可以迅速构建出画面,达到“眼见为实”的效果。

电影就如同人体各器官的互相协作,是一种拥有“多个作者”的艺术形式。

哪怕是作者电影,普通观众也很难准确评估到底谁决定了影像的风格。

王家卫的《蓝莓之夜》、《一代宗师》口碑都大不如前,风格也似乎没有以前那么鲜明,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后失去了“王家卫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可风。

抛开纪录片手法什么的,由电影网站时光网出品的《我在中国做电影》,至少在内容上做得非常实在,起到了帮助观众深度了解电影幕后制作的作用。

节目一共有5集,首集摄影之后,还有美术、声音、特效、配音四个幕后工作,等待影迷进一步挖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