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人人都能当摄影师的年代,我们更

现在,摄影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爱好,咱们现在只要看到美景,掏出手机,随手就能拍出一张照片。不过,您知道“摄影”这件事儿,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世界上拍出第一张照片的人,又是谁呢?今天我要分享的《世界摄影美学简史》,专门讲的就是摄影的事儿。摄影术最早诞生于年,算算已经快两百年了。它的发明者是两个法国人,其中一个叫尼埃普斯,他用自制相机,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桌子上的物品》。另一个叫达盖尔,他最早是巴黎歌剧院的布景师,后来因为工作原因,爱上了摄影术。年,这哥俩开始联手研究摄影术。十年后,也就是在年的时候,达盖尔法摄影术正式宣布诞生。达盖尔本人,还趁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照相机,达盖尔法相机。当法国人发明摄影术时,另一边的英国人塔尔博特也没闲着。年,塔尔博特拍了一组老宅子的照片,其中一张底片只有邮票大小,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底片。随后呢,塔尔博特也给他的摄影术取了个名儿,叫做“卡罗法摄影术”。年,塔尔博特还正式申请了卡罗法摄影术专利。达盖尔法和卡罗法,都是摄影术,但是,它们的拍摄原理却完全不同。怎么不同呢?打个比方,篆刻印章我们都见过,一种是阳文,有凸起的花纹,另一种是阴文,有凹进去的花纹。达盖尔法呢,相当于摄影术里的阳文,卡罗法则相当于阴文。这两种摄影术都能拍照,效果却大相径庭。而奠定我们今天摄影术基础的,就是卡罗法。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新事物的出现,总会遭受旧势力的打压。摄影术的出现,让艺术界不淡定了。艺术家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抛出“绘画已死”的论调,另一派呢,则对摄影术嗤之以鼻,认为摄影术就是举着一个铁家伙,对准人和物,“咔咔咔”一顿狂拍罢了,这跟历史悠久又充满艺术美感的绘画相比,算得了什么?然而,随着卡罗法的普及,人们发现,它竟能拍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渐渐地,人们达成了一种共识:艺术摄影会弱化细节,具有一定寓意,而且,能帮摄影师实现美学目的。应该说,卡罗法的这种审美取向,极大地启发了后世的摄影美学思想。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兴起了一种摄影美学思潮——画意摄影。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国际性的摄影美学思想。画意摄影的特点是很唯美,远远看上去,那些照片,就像一幅一幅的油画。这种摄影美学思想,让摄影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从那时候起,大众开始在心里觉得:噢,摄影好像还真是一门艺术。一战之后,画意美学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本体探索期。这期间,摄影,便真正进入了艺术领域。当时,有两种摄影美学风格,一种是直接摄影,一种是决定性瞬间。所谓直接摄影,就是指摄影师用摄像机、镜头、感光乳剂构建画面,它能加强艺术表现力。美国摄影师斯特兰德,就是直接摄影的代表人物。他有张人物面部特写很著名,照片上的人,是个瞎眼妇女,裹着围巾,脖子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瞎子”。这幅作品叫《盲妇》,被公认为是摄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之一。紧跟在直接摄影之后的,是决定性瞬间。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种摄影手法属于抓拍,要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运用光线、构图、设想、事件等,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美国人克莱因,就是决定性瞬间的代表人物。他的摄影集《纽约》,直接颠覆了当时摄影界的主流审美取向。很多人都见过这么一幅照片:照片的主角,是两个男孩,左边的男孩端着枪对准镜头,露出恶狠狠的表情,右边的男孩,则是一脸羡慕地看着他。这张照片拍于年,名字叫《百老汇》。左边的男孩为什么会拿枪?又为什么会做出那种表情?照片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但我们只要联系一下时代背景,就知道答案了。当时的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黄金期,已经称霸世界,这使得美国人个个牛气冲天,都爱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连小孩儿都这样。所以,谁说摄影术不是艺术呢,它不仅能捕捉细节,还能揭露出生活中许许多多微妙的东西。到了六七十年代,摄影界又涌现出了摄影新思想和新实践,纪实摄影领域,发生了重大革新。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新纪实摄影展,参展的是三位新生代摄影师。他们展出的94幅作品都很前卫,其中一些由于背离了传统价值观,还遭到了公众的责难。尽管如此,新纪实摄影展,让我们看到了摄影术的另一种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进入九十年代后,数码技术越来越普及,摄影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现在,世界各地,每年都要举办许多摄影比赛,摄影,俨然已成为最普及的艺术形式之一。但是,摄影艺术发展到今天,更强调摄影师的摄影思想。伟大的摄影师,同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作品,就是时代的镜子。从这个角度说,世界摄影美学史,也是一部世界摄影师思想史,在他们的摄影机下,我们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层领悟。(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