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遇到美好的风光,都想要用镜头把它拍摄下来。
所谓风光大片的窍门,就是恰当地运用各种摄影方法,包括经营构图去处理景物之间的关系,用光影来美化影像,以及通过后期加工手段等等,以求把风景表现得更完美,甚至达到不凡的意境。
《漓江朝晖》拍摄地位于广西阳朔。在霞光初露时的气氛特别美妙,为了使云霞和渔火有充分的表现,我以点测光测并加半级曝光。
拍摄风光的拍照设备
拍摄自然风景,可能是宏观大场景,又或是微观的小景观,所以拍照设备选择性很广。无论数码相机还是胶片相机,小画幅还是中、大画幅相机都适合。我认为,一般影友用数码相机已足够;要求高的摄影师可以数码相机配搭中画幅或大画幅胶片相机。
数码相机
如今最多人使用的是数码相机,因为较简单好用,适应性强;还可即时看到拍摄效果,从此意义来讲比用胶片相机拍摄较有把握。
胶片相机
不少讲究的摄影人拍摄秋景会用中画幅相机,如中画幅相机,是因为其影像质量较佳而又比大画幅相机灵活。使用中画幅的6×12cm或6×17cm宽幅相机,表现宽阔场景有特别壮观的感觉。
《纳木错湖》拍摄地位于西藏。宽画幅构图,往往使大场面的风景表现得格外壮观。全画幅旁轴照相机,30mm镜头;感光度50,1/60秒,F8光圈。
镜头:16mm超广角镜头到mm以上超长焦镜头都可能用到。在高原旷野,经常需要使用长焦镜头;在山沟谷地,则使用广角至中长焦镜头较多;应根据摄影师的需要和因应各地的环境不同配置镜头组合。
风光摄影常用的滤镜
风光摄影者应重视滤镜的应用。以下列举常用的一些滤镜。
1.光平衡滤光镜
最常用的是渐变灰色滤镜,半边灰色半边透明无色。拍摄时,利用灰色的半边来减低过亮部分的亮度,以达到平衡光线的作用。亦有一些带有色彩的渐变滤镜,可同时起到光平衡和改变色彩的作用。
由于使用光平衡滤镜时,常要根据场景需要而调节遮光的位置,所以镜片多做成长方形,插在专用的插槽架上,固定于镜头前,把镜片上下移动就可以控制遮光的范围。
2.偏振光滤镜
《五花海》拍摄地位于四川九寨沟。中画幅单反照相机,80mm镜头加偏光滤镜;富士RVP感光度50,1/60秒,F8光圈。拍摄水景,常用会到偏光滤镜,它能滤过水面的反光,使水中的景物显出来。
《贡嘎流云》拍摄地位于四川贡嘎山脉。壮丽的云天占据了照片大部份位置,用PL滤光镜使蓝天白云的对比更为强烈。全画幅单反相机,16~35mm镜头;感光度,加了PL镜后约失光2级,1/60秒,F8光圈。
《高原色》拍摄地位于西藏。全画幅旁轴相机,18mm镜头;感光度、1/60秒,8光圈;西藏高原的蓝天白云对比强烈,一般情况下都不必加PL镜。
PL滤镜
主要用于拍摄天空时,能让蓝天更蓝、颜色更深,而将云彩衬托得更加凸出。PL镜的另一作用是可滤除金属、玻璃及水面等反光物反射的杂光,例如在拍摄水景时,能让平静的水域变得澄清透明,非常有用。
3.矫色滤镜
《田园夕照》拍摄地位于广西阳朔葡萄乡。日落时分,逆光使水田如片片明镜。用中画幅照相机,mm镜头,感光度,1/15秒,F8~F11。
《哀牢山梯田》拍摄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梯田景色,要在逆光时才显出明镜般的感觉;镜头前加上了蓝金偏光镜,使梯田的光、色更悦目。中画幅单反相机,80mm镜头;使用感光度,1/60秒,F8光圈。
当风景现场的色温不如理想时,摄影者就可以借助矫色滤镜来改变色彩。这是在菲林时代很流行的方法。不过现在多数人已使用数码相机,其自动白平衡与自定白平衡功能已经可以解决多数情况下的色彩问题。最常用的矫色镜有:
琥珀色镜:适合在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前两小时之间的时段;阳光色温较高时使用,特别是在高原、高山、海滨等紫外光强烈的地方拍摄时更为常用。橙色镜:用来营造日出日落的气氛,但往往较夸张,要小心使用。变色PL镜:它们不但有偏振光功能,还可以改变和强化自然景物的色彩,例如我有时用的蓝金PL镜。精心经营风景的构图
《坝上草原之晨》拍摄地位于内蒙古与河北交界的塞罕坝。全画幅单反照相机,70~mm变焦镜头;富士RVP感光度,1/60秒,F8光圈。早晨的地幔使起伏的草原宛如仙境,人物在空旷的场景中成为有趣的点缀。
《东平洲》拍摄地位于香港国家地质公园。4×5英寸胶片相机,75mm镜头(相当于全画幅的21mm镜头)加中心灰滤光镜;感光度,1/60秒,F16光圈。超广角镜头使东坪洲岛页岩的纹理和线条非常细致;左边“更楼石”一群人平添了作品的生趣。
构图好不好,是影响风光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美景当前,通过镜头取景在自然风景中“切割”出一幅作品,以求把自然风光最美地表现出来,这就是风光摄影的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
《云涌丹霞》拍摄地位于广东仁化丹霞山。这既是一幅风光作品,也是我的旅游生活写照。运用了黄金分割构图,耸立的大树在照片三分一处;云雾与远山也交于分割线上。全画幅单反相机,50mm镜头;感光度,1/秒,f8光圈。
《峰林》拍摄地位于广西阳朔。黄金率构图,凸出的山峰在黄金分割线上。用中画幅照相机,80mm镜头,感光度,1/15秒,F8~11。
照片处理要轻重均衡,一般避免平均等分的切割线,以及将被摄体置于正中的构图,因为这样的照片容易显得呆板。
怎样使作品既均衡而又不是死板平均呢?
“黄金分割点”法则
简单来讲,“黄金分割点”大致是1:0.或1.:1的比率,例如最常见的书籍、扑克牌、一格全画幅、一张俊俏的脸等等,其长与宽的比例,都是接近这一比率的。
黄金比例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最谐调、最能引起美感的比率,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创作中。在风光摄影中,我们可利用九宫格(即用井字线将照片分为九格)来处理构图,如地平线、一棵主要的大树、一座凸兀山峰、点缀在草原上的一匹马等等,如果置于照片井字线相交的黄金分割位置上,就比较好看。
要用心取舍,不要包罗万有
《坝上奇树》拍摄地位于塞罕坝。对称的构图来表现对称的树木,又将摄影大师简庆福置于正中,富有装饰趣味。全画幅单反机,16~35mm变焦镜头;富士RVP感光度50,1/60秒,8光圈。
在美景面前,拍摄经验不足的人往往会不加取舍地“一网打尽”,这样的照片,肯定难有感染力。大家应该切记:摄影艺术是以减法构图为主的艺术,构图时应减除多余的景物,如杂乱无章的枝叶、缺乏色彩和没有层次的天空等,经营出简洁、饱满的构图,以助凸出被摄体,美化作品。
利用韵律线加强美感
《金山岭长城》拍摄地位于河北栾平。万里长城蜿蜒于燕山上,形成的优美线条富有韵律美。全画幅单反相机,24~mm镜头,感光度,1/60秒,F8光圈。
《跨过峡谷》拍摄地位于广西龙胜。横跨峡谷的索桥形成对角线构图,具有强烈视线导向作用。全画幅单反相机,16~35mm镜头,感光度,1/60秒,F8光圈。
自然景观中经常会出现富有韵律感的优美线条和形状,例如蜿蜒的河流、逶迤的山峦、起伏的沙漠、放射状的云涌等等。利用这些变化无穷的线条和形态,可使影像产生韵律美,同时又构成不同的氛围和意境。如S形构图会有流动感和优美感,对角线及放射线构图会有纵深感,三角形构图有稳重感,而倒三角形构图则有不稳定的动荡感......
《人间仙境》拍摄地位于广西龙胜龙脊村。多层对角线的构图,使作品富有动感和层次感。山势和村庄房屋趋向左方,于是左方留出较大的空间,让云雾缭绕的意境更为悠远。全画幅单反照相机,85mm镜头;感光度,1/60秒,F8光圈。
然而,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已掌握了基本的构图规律,就千万不要受法则的束缚。许多大作品不同凡响之处,正是因为打破传统规范,进行了大胆的创新。